•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京津冀協同發展走訪|中關村和濱海新區攜手奔跑的速度

2019-06-30 17:52:00
來源:千龍網
字號

501701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企業展示機器人 倪恒虎 攝

  共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是北京、天津兩市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正式掛牌兩年多來,這個科技園的建設取得了什麼樣的進展?日前,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主辦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走訪活動,走進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震撼于這支新生力量的建設速度。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2016年9月18日,天津市主要領導到北塘地區調研,作出將10.3平方公里的北塘區域作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起步區和核心區的重大決策。9月28日,京津兩市政府在京簽署了加快建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協議,中關村管委會和濱海新區政府簽署了共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協議。

  這一科技園一齣生,就彰顯了聚焦科技創新的全球眼光、戰略高度、不凡氣魄。根據兩市協議要求,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要建設成為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的引領區、吸引聚集全球創新資源的高地、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示範區。

  2016年11月22日,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正式掛牌。

  2017年12月,京津冀三省市共同研究制定的《關於加強京津冀産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建設的意見》,濱海新區是四大戰略合作功能區之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作為京津冀産業轉移濱海新區重點承接平臺之一,重點承接科技創新和研發轉化等産業,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轉移。

  2018年10月15日,京津兩市共同簽署《進一步加強京津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8—2020年)》,在10個方面深化務實合作推動資源互補共用。其中第一個方面就是進一步推進共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儘快出臺兩市支援科技園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建設高端創新要素聚集、産業特色鮮明、可持續發展的國際一流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園區。加大承接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轉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繼續發展電子資訊、先進製造、節能環保等産業,建設高水準研發轉化基地。鼓勵在京科技服務資源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投資或業務延伸。

  今天,年輕的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已經顯現了中關村和濱海新區的優勢。科技園引進了百度(濱海)創新中心、北創百聯孵化器、砹立方産業加速器、中關村軍民科技濱海創新中心、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知行卓越創新實驗室等一批創新平臺,中創信測、威努特、致導科技、深之藍等項目均已入駐。與此同時,科技園與天津科技大學深化合作,簽定了《全面合作協議》,《實踐育人基地共建協議》等,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溝通對接,積極探索合作,在人才聚集方面初見成效。

  中關村和濱海新區牽手時間雖短,但是,磨合很快,合作效率很高。科技園引進北京中關村運營團隊成立天津中關村科技園運營服務有限公司,以9萬平米載體打造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示範基地,在科技園深植中關村創新創業基因,將中關村成熟的發展理念、優質資源、配套服務實現拓展延伸。兩年多來,科技園積極與中關村對接,先後組織了80余次中關村相關産業聯盟和行業協會成員企業到科技園觀考察、洽談合作。與中關村共同推動成立了“京津冀眾創聯盟”,實施“百名高端人才引進計劃”,聘任了58位國內外一流的雙創導師;與德國、美國矽谷等建立了合作橋梁,為科技園創新生態體系構建提供良好支撐。

  2019年,科技園新增註冊企業200余家,註冊資本金超12億元,科芯、飛圖同輝等一批企業進駐辦公。自管委會掛牌以來,科技園累計註冊企業1147家,註冊資本金超116億元,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資訊服務業兩大行業企業佔比50.2%。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時代背景下橫空出世的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對未來也作了長遠的謀劃——不斷豐富“創新引領 協同發展”內涵,聚集協同創新産業資源和高端人才,助推高科技企業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中關村品牌的創新引領作用,努力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樣板和示範,譜寫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的嶄新篇章。這個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的新兵,奔跑的腳步,自信,穩健,有力。(千龍網評論員 倪恒虎)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