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地球是圓的”到“世界是平的”,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

2019-06-28 17:3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國際貿易的基石。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既發展自己、也造福世界的生動範例,證明了經濟全球化是一條世界共同繁榮之路。

  但是,近年來逆全球化暗流涌動,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衝擊世界經濟秩序,給世界經濟增添了諸多挑戰與不確定性,世界經濟何去何從?

  從“地球是圓的”到“世界是平的”——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

  如果以15世紀末新航路開闢帶來的地理大發現作為起點,經濟全球化已經走過了500多年。20世紀90年代開始,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風起雲湧,成為世界發展最重要的動力源。

  從“地球是圓的”,到“世界是平的”,在經濟全球化的3.0版本中,世界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均連年保持遠高於世界生産總值的增長速度;全球經濟活動打破地域界限,相互滲透、相互依存。資金、市場、技術、人才、資訊等各類要素在全球範圍進行市場化配置。一架客機的450多萬個零部件,分別來自6個國家1500個大公司和1.5萬家中小企業;一部汽車的部件來自20多個國家……聯合國貿發會議專題研究成果顯示,80%的全球生産經營活動已被納入基於全球價值鏈的全球生産服務體系

  自工業革命以來,經濟全球化在有力推動世界經濟融合與發展的同時,也給全球化帶來了動蕩、分化和危機,甚至導致兩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人們對於戰爭起因的深刻反思之中,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關稅和貿易總協定(GATT)應運而生,其宗旨是通過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差別待遇,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取代關貿總協定。從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通過組織一系列貿易回合談判,逐步建立起多邊貿易體系,構築起國際貿易規則體系。非歧視原則、透明度原則、公平貿易原則等成為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

  由此,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構成全球貿易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石。世貿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構成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貨幣、金融、貿易“三大支柱”。

  自由貿易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經濟學家認為,由於遵循擴大市場、深化分工、發揮優勢的客觀規律,國際貿易是幾乎所有參與者都從中獲益的正和博弈。發達國家作為全球價值鏈的傳統主導者、貿易規則的制定者,能夠利用發展中國家相對低廉的生産要素達到利潤的最大化;發展中國家作為這一輪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在全球産業鏈中開始佔據一席之地,得以分享經濟全球化的紅利,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以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兩國為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擁有豐富的土地和資本、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在農業以及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産品、資本密集型産品生産方面佔據優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産品的生産方面有比較優勢。

  由於兩國發展階段和稟賦結構的較大差異,經濟結構具有較強互補性,構成了雙邊貿易合作的基礎,兩國因此成為彼此的最大貿易夥伴。

  經濟全球化是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工業社會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趨勢。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主旨演講時深刻闡明:“世界上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與全球化攜手,與世界同行,中國把自身改革開放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緊密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

  1978年,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進程。1986年,中國向關貿總協定提出恢復創始締約方的申請。2001年12月11日,經歷長達15年的馬拉松式談判,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這個“經濟聯合國”的第143名成員。

  接下來的故事為人熟知:中國緊緊抓住深度開放的戰略機遇,以積極姿態參與經濟全球化,在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同時,通過不懈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升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中國成為經濟全球化中的“優等生”。

  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更加緊密地把自身改革開放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相結合,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開啟深度互動模式。在國際多邊貿易體制中,中國既是積極參與者、堅定維護者,又是重要貢獻者。

  正如現任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所説,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在世貿組織的作用與日俱增,在世貿組織的各個方面都是積極的參與者。

  ——全面履行入世承諾,大幅開放市場,做市場的積極參與者。

  中國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當初承諾:截至2005年,中國已按加入承諾全部取消了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和特定招標等非關稅措施,涉及汽車、機電産品、天然橡膠等424個稅號産品。

  截至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領域開放承諾已全部履行完畢。在世貿組織分類的12大類服務部門的160個分部門中,中國承諾開放9大類的100個分部門,接近發達成員平均承諾開放108個分部門的水準。

  截至2010年,中國貨物降稅承諾全部履行完畢,關稅總水準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其中,工業品平均稅率由14.8%降至8.9%;農産品平均稅率由23.2%降至15.2%,約為世界農産品平均關稅水準的四分之一。

  ——踐行自由貿易理念,實現互利共贏,做規則的堅定維護者。

  加入世貿組織之初,中國就深刻認識到:市場開放不是零和博弈,需要在競爭中互相促進。

  中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加強同多邊貿易規則的對接,切實履行貨物和服務開放承諾,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對外開放政策的穩定性、透明度、可預見性顯著提高。

  加入世貿組織之初,中國諸多行業和企業都曾面臨“狼來了”的焦慮。此後,中國企業主動應對挑戰,大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為多邊貿易體制有效運轉作出了積極貢獻。

  比如汽車行業,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晚、技術基礎薄弱,無論是品質還是價格都缺乏競爭力。而按照承諾,2006年7月1日過渡期結束後,整車最高關稅稅率從“入世”前的100%降至25%。汽車業不得不直面價格、市場方面的巨大衝擊。以排量在1.5L至3L的乘用車為例,2001年至2017年進口額從8.9億美元增至379.1億美元。但是,中國汽車業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苦練內功、強筋健骨,如今已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

  ——推動更高水準開放,主動有所作為,做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貢獻者。

  從加入世貿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中國開闊胸襟、擁抱世界,為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發展、增加全球民眾福祉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加入世貿組織後,在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下,中國對外貿易持續發展,惠及近14億中國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國人民。從2005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10萬億元,到2018年超過30萬億元。中國已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2018年,我國進出口總額比2017年凈增加5159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全年的進出口總額。

  中國的發展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自2002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接近30%,是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

  2018年11月份,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雲集上海。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成交額達578億美元。

  舉辦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是中國支援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實際行動,為各國共用中國發展紅利搭建新平臺,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貿易模式的創新也為世界貿易的增長帶來了新的動力。跨境電商等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為貿易夥伴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通過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中國促進了生産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中國美國商會《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約60%的受訪企業將中國列為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8》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會員企業計劃擴大在中國運營規模。

  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願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中國致力於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與其他國家共同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截至2019年3月底,中國政府已與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173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由亞歐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區域。一大批項目落地生根造福沿途百姓,共商共建共用的理念深入人心,倡議形成的巨大輻射和帶動效應惠及全球。

  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認為,“一帶一路”正在創造一種新型發展框架,通過聯合投資基礎設施重塑新一輪經濟全球化。

  堅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引用了英國文學家狄更斯的這句名言。正如總書記所言,“我們生活在一個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是物質財富不斷積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類文明發展到歷史最高水準;另一方面,是全球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後、全球發展失衡,不確定性增加。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些人傾向於將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更加突出等困擾世界的問題,都歸咎於經濟全球化。加之全球化本身是把“雙刃劍”,在其發展進程中也時常伴隨著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全球治理體系滯後等問題。

  進入21世紀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世界經濟步入下行週期,增長與分配、資本與勞動、效率與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反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多邊主義和多邊貿易體制遇到挑戰。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衝擊世界經濟秩序,給世界經濟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

  同時,世貿組織自身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也進一步凸顯。世貿組織面臨3種危機: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難以運作;個別成員濫用世貿規則中的安全例外條款增加關稅;極個別成員採用單邊措施,無視世貿組織多邊規則。此外,世貿組織尚未完全實現《馬拉喀什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確定的目標;多哈回合談判在農業、發展和規則等議題上進展緩慢;貿易政策透明度有待加強,世貿組織機構運作效率亟待提高,等等。

  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本來就是在各種力量的制衡中起起伏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國際貿易的基石,是全球貿易健康有序發展的支柱。堅定遵守和維護世貿組織規則,支援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必要改革,共同捍衛多邊貿易體制,是中國的一貫主張。

  2018年11月份,中國發佈《中國關於世貿組織改革的立場文件》,闡述了中國對世貿組織改革的基本原則和具體主張。中方提出,改革應堅持3項基本原則:第一,維護非歧視、開放等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價值,為國際貿易創造穩定和可預見的競爭環境。第二,保障發展中成員的發展利益,糾正世貿組織規則中的“發展赤字”,解決發展中成員在融入經濟全球化方面的困難,幫助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第三,遵循協商一致的決策機制,在相互尊重、平等對話、普遍參與的基礎上,共同確定改革的具體議題、工作時間表和最終結果。中國提出的世貿組織改革方案不僅為面臨挑戰的多邊貿易體制提供了重要支援,也對成員間就多邊貿易體制改革展開的建設性討論具有積極作用。

  “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用經濟全球化的好處。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領導者應有的擔當”。

  中國將繼續踐行承諾、遵守規則,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建設,堅定支援世貿組織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

[責任編輯: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