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303人入選

2019-06-27 17:59: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日前審核確定了由各地和軍隊系統推薦的303名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已經開始在中央主要媒體和重點網站進行集中公示宣傳。本屆評選表彰面向城鄉基層、各行各業,按照群眾推薦、遴選審核、公示宣傳、投票評選等程式步驟,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五類全國道德模範。

  張富清:從人民功臣到人民公僕

  2018年底,湖北省來鳳縣開展退役軍人資訊採集工作。張富清的兒子帶著老人的資料到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資訊採集,當工作人員看到老人軍功章時,感到非常震驚。

  湖北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 聶海波:軍功章上面寫著一個人民功臣,我一下就愣住了。像這種人民功臣獎章,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拿到的。當時立馬就翻開他的軍功表彰書,上面有三個一等功、一個二等功、一個特等功。

  張富清的兒女只知道父親是一名退役老兵。60多年來,他也從未向身邊人提起過自己立下的戰功。1948年,張富清加入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參加過壺梯山戰役、永豐城戰役等多次戰役。在70年前的永豐城戰役中,張富清和兩位戰友組成突擊隊,第一個跳下永豐城墻,和敵人展開激烈戰鬥。張富清炸毀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和四箱彈藥。後來他才知道,突擊組的兩位戰友都在那場激烈的戰鬥中犧牲了。

  張富清: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很多戰友,都為黨、為人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功勞都比我高。我有什麼資格來標榜自己?

  1955年,從部隊轉業的張富清聽説湖北恩施條件艱苦,而來鳳縣又在恩施最偏遠、最困難的地方,急需幹部,他毫不猶豫地申請來到來鳳。從此,他紮根山區,帶領大家修公路、搞經濟,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上世紀60年代,為給國家減輕負擔,擔任三胡區副區長的張富清率先動員妻子從供銷社的鐵飯碗“下崗”。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在默默無聞中完成了從戰鬥英雄,人民功臣到人民公僕的角色轉變。

  王貴武:烈士為國盡忠 我替烈士盡孝

  在天津市楊柳青鎮有一個英雄母親之家,這裡住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抗洪、抗震烈士的父母,在這他們有著同一個兒子——退伍軍人王貴武。

  王貴武:1998年三大江都在鬧洪水啊,抗洪英雄高建成一連有十位戰士犧牲。烈士們犧牲了,這時候我知道他們最大的牽掛就是父母,我要替他們為母親盡孝。

  作出決定的第二天,王貴武就來到英雄的部隊了解情況。隨後半個月,他跑了四個省,把十位烈士的父母一一認下。認父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每一位烈士父母買了一份終身養老保險。從此以後,王貴武就承擔起照顧這十位烈士父母的職責。

  烈士梁力的父母一直深陷喪子之痛中無法自拔,為了幫助梁爸梁媽儘快從悲痛中走出來,王貴武決定為老兩口換一個環境居住,就給他們購買了一套三居室的新房。

  烈士梁力父親 梁承伯:他説換一個房子大一點的,我也沒有當回事,他回到天津以後就給我寄錢來了。

  2008年汶川地震後,王貴武又尊認了六位抗震烈士父母,成為他們的親兒子。2018年,王貴武把所屬企業的一處辦公場所改造成了“英雄母親之家”,為他的16家父母在天津也安了一個養老的家。

  程紹光 程祖全:兩代人70年的堅守

  1949年11月,黔江縣解放後,縣裏把在當地犧牲的22位烈士集中安葬,安排26歲的程紹光義務看管。當時程紹光就立下了“守好烈士陵園”的莊嚴承諾。

  程紹光之子 程祖全:他總是給我們説,做人要懂得感恩。他一個孤兒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全靠這些無數的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所以自己要好好地為他們守墓。

  程紹光每天都會到烈士墓打掃清潔,雨天他會去挖溝排水,下完雨他會將滑塌的墳頭重新修繕。1982年,黔江革命烈士陵園在原址建成,程紹光搬到陵園居住。同時,他多方收集烈士英雄事跡整理成冊,為前來祭奠的群眾宣講。2006年,程紹光去世,程祖全擔起了守護陵園的責任。

  為了踐行當初的承諾,父子兩輩人將70年的人生奉獻給這件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業,感恩英雄、守護英雄、學習英雄已然成為城家的家風。

  孫勇:及時出手 救路人不留名

  回想起母親被人救起的經歷,來自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的田鏑除了心有餘悸,更多的是感激。2018年10月30日早晨,在海口市文明東路流水坡附近,田鏑的母親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汽車撞倒。

  被救老人的女兒 田鏑:發現老人被撞了以後,他就及時過來控制現場,然後報警,積極地搶救老人。等到120急救車來了以後,老人上了車被送往醫院的時候,孫勇先生才悄悄地離開了現場。

  為了當面感謝救命恩人,田鏑前後花了三個多月時間,找到了將她母親及時送到醫院救治的好心人孫勇。而孫勇卻説,自己是退伍軍人,這些事情本來就是應該做的。孫勇在部隊就是一個積極分子,多次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退伍之後他依然保持了在部隊時的作風,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事在孫勇的身上經常發生。

  海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宣傳部副部長 孫勇:我作為一個山區裏面農民的兒子到部隊當兵以後,從入黨提幹,現在到省委工委工作轉業過來這麼多年,成長得到很多人幫助。我想也是受很多好人的影響,我們要做一個會感恩的人。

  王滿福:不變的親情

  提起王滿福,甘肅省定西市南河坡村的村民們都會稱讚説:“他是個好人”!王滿福2000年經人介紹認識了妻子張改改,當時張改改帶著三個孩子,最大的5歲,最小的只有2歲。王滿福不顧家人反對當了到府女婿,婚後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滿。然而2005年,張改改遭遇車禍導致高位癱瘓,生活不能自理。

  這時村裏有人勸王滿福再找一個女人結婚,卻被他拒絕了。2010年,不幸再次降臨到王滿福身上,大兒子意外受傷不幸離世,一年以後妻子張改改也離他而去。妻子留下的兩個孩子這個時候已經懂事,知道他們不是爸爸的親生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爸爸不要他們。

  甘肅省定西市漳縣三岔鎮南河坡村村民 王滿福:我説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看人人都一樣,一個心,我這個人也是個善良心。

  王滿福全部的愛都傾注到這兩個孩子身上。為了能讓他們吃穿好一點,王滿福什麼臟活累活都去幹。在他的努力下,兩個孩子順利完成學業長大成人。如今大兒子已經成家立業,小兒子也找到了工作。

  尤良英:用紅棗架起致富橋梁

  凡是聽過尤良英和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姐弟倆的故事的人,都會被他們真摯的兄妹情誼感動。2005年8月,尤良英認識了受雇採棉的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當時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家境十分貧困,妻子生病欠下3萬多元債務,還要養育自己的3個孩子和姐姐去世留下的4個孩子。尤良英就暗下決心要幫他脫貧致富,陸續借給他20萬元作為生産資金,前後17次到他家指導棗樹植技巧。在尤良英的幫助下,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家2014年的收入達到14萬元,實現了脫貧致富。

  皮山縣木奎拉鄉達裏格村農民 麥麥提圖如普 穆薩克:親姐姐,像一個爸爸媽媽這樣的親姐姐。

  在尤良英的帶動下,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所在的皮山縣木奎拉鄉達裏格村的也開始發展果木種植業。為了幫助更多群眾脫貧致富,2016年尤良英牽頭成立了阿拉爾邊疆紅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有機紅棗為龍頭,帶領種植戶做強優勢産業。2018年,合作社紅棗種植面積超過1000畝,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

  曾翙翔:光榮犧牲在扶貧路上

  2018年8月18日,受颱風“溫比亞”影響,安徽宿州狂風呼嘯,暴雨傾盆。路湖村駐村扶貧幹部曾翙翔在早上6點左右就離開了剛剛懷孕的妻子,趕往扶貧包保的埇橋區路湖村。

  從宿州市區到路湖村,曾翙翔在狂風暴雨中急馳30多公里,排查了四座排澇站,又在泥水路裏跋涉了20多裏路,分別去往村裏幾戶獨居老人家裏。

  宿州市埇橋區支河鄉路湖村村民 李召寶:小曾來了,看我房子有個裂縫,他拍了照讓我搬走,説安排我住兒子家。

  下午五點,曾翙翔又馬不停蹄地趕到王海孜村。在村口看到掉落的電線,曾翙翔下車處理,不幸觸電。

  宿州市埇橋區路湖村王海孜自然莊扶貧小組長 王峰:我都不敢想,沒法説。他把我支走了,自己衝到了前面。

  曾翙翔犧牲在扶貧路上。他去世後,村民們在他住的村部傳達室看見:床邊擺著一雙滿是泥土的布鞋,桌子上還有半瓶沒吃完的鹹菜……而當時,結婚才兩年的妻子剛剛懷孕三個月。

  在曾翙翔來到路湖村駐村扶貧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村裏就有34戶95名貧困戶順利脫貧。

  李岩河:不畏激流勇救爺孫

  甘肅省白銀市,李岩河的家就住在黃河的邊上。2015年10月,他正在黃河邊釣魚,突然聽到了呼救聲。順著聲音李岩河看到,有兩個落水者正在河裏掙扎。李岩河立即扔下魚竿跳入水中。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灣鎮中堡村村民 李岩河:過去費了好大的力氣,一步一步把他這麼拖過來。

  這裡位於黃河上游,水流急暗流多。李岩咬著牙首先摸到了孩子,然後將孩子頂上了岸。但他回過頭找另外一名落水者時,剛才還在水中掙扎人已經不見了蹤影。李岩河沒有絲毫猶豫再次扎進水裏,終於摸到了已經被衝出好遠的第二名落水者。上岸後李岩河才知道,他救的是爺孫倆。看到這爺孫倆已經沒有生命危險,就悄悄離開了。田家人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李岩河。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文明辦主任 王興寧:他兩次奮不顧身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素不相識的人。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正義和善良,這是一種時代精神。

  王曉旌:用愛的春風暖了三家

  11年來,她將非親生子女視若己出,悉心照顧多病父母、高齡公婆和丈夫前妻年近九旬的母親和繼父,以無私付出溫暖著三個家庭。

  11年前,王曉旌第一次來丈夫家時,就決定要給這個沉悶的家帶來溫暖。她給家裏定了規矩,不論是誰出門回家必須和家人打招呼,出門三天以上的必須要和家人擁抱。在她的努力下,家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融洽。為了照顧好丈夫和前妻生育的孩子,她更是付出了百倍的愛心。孩子要出國留學,她就賣掉自己單位早期分的房子給孩子做學費,而當時他自己也正生著病需要用錢。

  王曉旌:我想到就把我的小房子給賣掉。我先生當時也覺得説,這是你婚前財産,這是你的保障。但是後來我就説,你們都對我這麼好,咱們是一個家庭,你們就是我的保障。

  除了自己的一家人,王曉旌還要照顧父母、公婆和丈夫前妻的母親和繼父三家老人。在王曉旌的愛心經營下,他們成為了一個和睦幸福的大家庭。

  康全鑫:以誠取信 以信取勝

  1993年初,創業剛剛起步的康全鑫到石家莊進貨。由於身上帶的資金不足,當地一個經常合作的批發商便給康全鑫賒欠了1300元錢的貨物,約定第二次進貨時還上。但因為那段時間生意不好,眼看到了約定的還款日期,錢還沒有著落。康全鑫便給父母做工作,硬是把一家六口人居住的三孔石窯洞變賣湊錢。

  吳起縣金佛坪村村民 白志宏:老百姓説敗家子,連老人住的地方都賣了,把老人都領走了。

  當康全鑫湊夠錢如期趕到石家莊時,那個批發市場已經搬遷。此後每年,他都要專門抽出時間去石家莊,通過各種渠道打聽那個批發商的消息。八年之後,在2001年他終於找到了這家批發商,將當初的1300元借款和3000元利息如數奉還。

  2008年,康全鑫承擔的一個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由於資金緊張面臨停工境地,康全鑫人生中第二次為履約又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按期完成了建築合同。三十多年來,不管處在順境還是逆境,康全鑫誠實守信的信條始終沒有變過。

  康全鑫:我感覺到這麼多年,堅持誠信做下來以後,現在誠信就是我的一筆財富。

[責任編輯: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