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思想真諦

2019-06-26 20:06: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和使命任務,對愛國主義作了系統闡釋和創新表達,極大豐富了愛國主義的思想內涵,讓愛國主義參天古樹抽枝展葉、吐綠常青。

  時代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中國共産黨登上歷史舞臺近100年來,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大踏步追趕世界進步潮流,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迅猛發展,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以“中國夢”作形象化、大眾化表達,得到億萬中國人民和海外華人的強烈共鳴和廣泛認同,成為當代中國人奮力追求的共同願景。他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中國夢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體現了國家追求、民族嚮往、人民期盼的有機統一,彰顯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華夏兒女的共同期盼,成為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一面精神旗幟。

  本質特徵: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今日之中國,國家、民族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愛國主義始終圍繞著實現民族富強、人民幸福而發展,最終匯流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翻開中國近代歷史畫卷,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國家富強,做了諸多嘗試,但最後都歸於失敗。中國共産黨一經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用了28年的時間,結束了近代以來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70年,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變了中華民族貧窮落後面貌,不斷走向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價值內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我們常講,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司法的“燃燈者”鄒碧華,俯首為群眾代言,挺身捍衛司法尊嚴,只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黃大年被稱為“科研瘋子”,一心投入深地資源探測,只願“中國由大國變成強國”;守島衛士王繼才,30多年以海島為家、與艱苦相伴,只為守護祖國海防安全。他們在身體力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這其中,最激蕩他們內心的,最讓人産生情感共鳴的,還是那片拳拳赤子心、殷殷報國情。愛國,這一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已不僅僅是個人情愫,更是中華民族昂揚奮進的力量源泉。

  堅實根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和神聖職責,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國是多民族大家庭,少數民族佔全國總人口8%以上,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佔全國國土總面積64%左右。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維護民族團結在弘揚愛國主義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分量。中華文明5000多年來薪火未斷,“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早已成為各族人民的情感歸依、思想共識,愛國情結在綿延不斷的歷史追思、情感認同中變得愈加深厚、濃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祖國統一大勢所趨,民族團結來之不易,要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祖國統一,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選編自:《求是》雜誌第11期:《奏響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

[責任編輯: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