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初心和使命:永不能忘的航標

2019-06-24 16:58: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30歲的生命,突然離我們而去。

  6月16日深夜,利用週末剛剛回到百色市田陽縣探望病重父親的黃文秀,在看到天氣預報説有暴雨,擔心百坭村那用屯可能發生洪澇,便不顧家人勸阻,一心想早點回村部署抗洪,結果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犧牲。

  她留給這世間最後的畫面,是她駕駛的車輛陷入滾滾洪流。

  心中牽掛著百姓,腳下更有力量。但堅定的步履,卻未逃離洪水的侵襲。

  從2018年3月任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到其離開,只有短短一年零三個月時間。但這一年時間她讓百坭村的貧困發生率由她剛到時的22.88%降至2.71%,2018年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她還協調完成了1.5公里的道路硬化,新建蓄水池4座,完成兩個屯47盞路燈的亮化工作。一年來她建支部,找銷路,帶領群眾摸索併發展了種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適合本村的産業。

  一串串數字,述説著她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一項項業績展現了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使命。

  這一切,來之不易。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初心和使命,承載著我們黨初創時的希冀與信念、責任與擔當。反哺和傳承,是一名共産黨員心底最原始的信念。正如黃文秀所説的,“我來自廣西貧困山區,我要回去,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面貌盡綿薄之力。”

  從航空報國、奮鬥終身的羅陽,到守島衛國、默默奉獻的王繼才,從撲下身子、苦幹實幹的廖俊波,到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從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到雪域高原播種者鐘揚……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唯有拾得初心,才能行穩致遠。

  在戰爭年代不怕犧牲、出生入死,在和平時期淡泊名利、紮根大山的張富清,靠的是一個黨員的信仰、初心和對使命的踐行;被譽為“天眼之父”,為科學事業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南仁東,以科學精神、高尚情操、傑出品格,勇擔民族復興大任使命;隱姓埋名40年,一生為國鑄核盾的程開甲,先後參與和主持首次原子彈試驗、氫彈試驗、以及“兩彈”結合飛行試驗等多次核子試驗,將生死置之度外,開創了我國核武器事業;帶領幹部群眾發展糧食生産、推廣科學種田、開展多种經營、興修水利設施,使原本缺糧的保山成為“滇西糧倉”的楊善洲,在退休後仍捲起鋪蓋扎進大亮山植樹造林22年,把5.6萬畝荒山變成綠洲,並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交給國家……

  誠不是“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嗎?捨棄小我,成就大我,終將無我。這就是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責任與擔當。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埋頭苦幹,心中裝著百姓,便只顧風雨兼程。這便是帶著初心,記著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而出發”。

  從黃文秀的身上,從無數個奮戰在崗位上紮實奮鬥的共産黨員身上,我們能夠清楚地看見這股積極、蓬勃向上的力量,沿著“初心和使命”的航標揚帆遠航。(陸玄同)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