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高科技創造新速度

2019-06-24 10: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青海中控太陽能塔式熱電站俯瞰圖。(資料圖片)

  青海格爾木億林枸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挑揀枸杞。李莎莎攝(中經視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玉宏

  閱讀提示

  作為祖國西部最具潛力的開發熱土之一,2005年,青海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迎著西部大開發的熱潮應運而生。自此,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成為青海省改革開放活力強、發展品質效益高的區域。在試驗區內,企業利用科技創新盤活資源、提質增效,撐起了試驗區一片綠色、生態的新天地。

  地域遼闊、遍地資源,柴達木盆地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聚寶盆”。

  近年來,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迴圈經濟為主線,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為海西州乃至青海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做出了積極努力,創造了園區發展的新速度。

  延伸農業産業鏈

  説起柴達木盆地的寶,首先要提特色農産品。這兩年,這裡的紅黑枸杞、藜麥等農産品受到市場追捧,枸杞果醬、純枸杞羹、枸杞漿、枸杞花蜜等由枸杞衍生而來的加工食品也受到了全國消費者的青睞。

  記者在格爾木雲朵枸杞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這是一家集枸杞種植技術開發、收購、加工與深加工為一體的生産型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簽約枸杞種植戶,按照出口歐盟有機標準、綠色枸杞標準進行種植管理。為確保産品品質,公司加大資金投入,建設高標準乾果精選加工、枸杞果醬系列産品、枸杞花蜜加工生産線。據悉,其枸杞乾果、果醬系列産品已通過ISO9001、ISO22000國際品質體系認證。

  “這幾年,公司抓住迴圈經濟區域內農業資源優勢,著力開發紅枸杞乾果、免洗乾果、黑枸杞乾果、枸杞果醬、枸杞花蜜等産品,其中深加工産品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通過網路平臺銷往全國。其中乾果産品出口到東南亞等地區。”公司總經理張鳳萍説。

  延伸農業産業鏈,聚力開發農業新産品。記者近日在青海柏麗姿日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面膜生産包裝車間看到,幾名工作人員正在自動化的生産機器前緊盯機器運轉,一袋袋面膜通過傳送帶運到包裝車間。工人們按照産品型號進行分類包裝,月産量約50萬片的面膜又讓公司多了一個細分品牌。

  青海柏麗姿公司利用青藏高原特有的黑枸杞、崑崙山冰點礦物質水、察爾汗湖鹽類資源為主要原料,建設了年産4萬瓶洗髮劑、10萬袋足浴鹽等産品的生産線。

  “目前公司已獲得6個專利,分別為:礦物鹽沐浴鹽生産用加熱裝置、礦物鹽洗髮水生産用混合罐、礦物鹽洗髮水攪拌裝置、礦物鹽洗髮水稀釋罐、礦物鹽洗髮水乳化裝置、袋裝礦物鹽沐浴露自動灌裝裝置。”柏麗姿公司負責人董楠説。

  董楠告訴記者,下一步,公司將以黑枸杞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産高原特色生物化粧品,擬申請10項專利,研發10余種産品。同時,公司後續計劃以冬蟲夏草、藏雪蓮為原材料,以科技研發為帶動,研發更多“天然”“無添加”的高原特色化粧品,滿足人們對健康、美麗的需求。

  技改激活傳統産業

  説起科技創新給企業帶來的變化,青海西豫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由“僵屍企業”到迴圈經濟發展型企業的蝶變,更讓記者為之感嘆。

  2008年,青海西豫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剛落戶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時,那真叫一個“風光”:擁有當時國內最先進的底吹爐冶煉技術,不愁市場;員工數百人,廠區裏生機勃勃。

  然而,好景不長,短短4年,昔日熱火朝天的西豫公司,由於産業鏈單一,無法適應市場變化,企業開始逐年虧損,還“淪落”到被青海省國資委列為“僵屍企業”。

  2015年7月,其股東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投資2.9億元對西豫公司實行技改,完善産業鏈。2017年5月,技改項目完成並投入生産,公司重新煥發生機。“降本增效”雖然只是4個簡單的字,但對企業轉型來説是一個不斷自我革命的過程。公司電鉛車間主任羅鵬翔感慨:“對我們來説,加大資金投入實施技改,改變了我們的觀念、革新了我們的産品,也讓我們看到了企業的希望和未來。”

  現如今,走進西豫公司,可以看到乾淨的廠區、整潔的廠房、規範的操作、面帶笑容的員工……

  “通過轉型升級、技術改造給了自己希望的同時,也給了員工無限的信心和動力。”公司董事長周華榮説。截至目前,該公司共擁有授權專利23件,其中自主開發13件、轉讓獲得專利10件,待授權專利3件,均為發明專利。

  近年來,青海省海西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視加大科技投入,多措並舉助力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科技創新工作,已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投入為支撐、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體系,為推動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撐。

  據海西銀保監分局黨委書記、局長李建國介紹:“自2015年以來,海西銀保監分局立足地方實際,著力引導銀行業優化信貸結構,主動加強與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溝通協調,建立綠色信貸政銀企三方聯動機制,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十三五”以來,海西州地方財政安排科技支出1.7億元,科技投入的增加為全州科技工作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加速了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加快了科技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同時,海西州還制定出臺了《海西州院士專家工作站運作管理辦法》,設立專項資金支援院士工作站建設,給予經費補助,全力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目前全州建立院士工作站共7家,佔全省院士工作站的19%;擁有核心專家成員46名。

  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

  鹽湖資源是柴達木盆地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的特色資源。近年來,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以鹽湖化工産業為核心,油氣化工、煤化工、金屬冶煉、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互為融合發展的主導産業體系基本形成,並先後攻克高純鎂砂、鹽湖提鋰、高性能鎂合金等一批企業生産過程中的技術難題,鹽湖綜合開發技術已處於國內外領先水準。

  2011年,科技部正式批准海西鹽湖化工特色迴圈經濟創新型産業集群進入首批41家國家級試點培育單位,2014年科技部第二批認定其為産業集群試點,是我國西部青藏高原地區唯一的非國家級高新區內的産業集群試點單位。

  目前,海西鹽湖化工特色迴圈經濟創新型産業集群有入群企業46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2家,上市企業2家,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7家。如今,鹽湖工業由採鹽提鉀向鉀、鈉、鎂、鋰、硼、鍶綜合開發利用推進,正在形成有強勢企業引領、有“拳頭”産品支撐、有先進技術保障的産業鏈和工業基礎。

  除了在原本荒蕪的土地上建起了廠房、生産産品,這些年,在柴達木盆地上快速提升的還有發展理念。“服務也是生産力”“為投資者提供方便,讓投資者贏得利潤”……鹽鹼灘上破土而出的創新精神、開放熱情、探索魄力,成為這片開發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標誌。2010年,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青海省乃至西部地區的國家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

  “十三五”以來,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以建設創新載體、提升創新能力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科技綜合實力得到了較大提升。截至目前,獲得科學技術獎28項,其中省級科學技術獎15項、州級科學技術獎13項;海西州科技創新獎23項,累計取得科技成果128項,其中省級98項、州級30項。

  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管委會經協科技部副部長宋元紅介紹,近年來,青海省海西州先後出臺了《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規劃》《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海西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扶持,充分激發了科技創新活力。

  目前,青海省海西州已建各類科技創新平臺111個,其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10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101個。創新平臺的建設為科技創新工作奠定了基礎,加速了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同時,與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華東理工大學等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聘請鄭綿平院士、潘復生院士等15位專家為海西州科技顧問。

  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所在的海西州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逐年攀升。2018年,海西州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25.27億元、同比增長8.3%;固定資産投資增長9.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實實在在的數字成為科技創新、動能轉換、産業發展、經濟加速的有力證明。

  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瞄準科技創新短板,聚焦制約産業發展的共性和關鍵技術,充分利用科技項目、平臺建設、成果引進、技術交易、技術研發等方式,大力開展引技、引智、引資、引商工作,解決了制約産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提升特色産業發展的技術水準,讓創新真正成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和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