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課本裏的長征

2019-06-23 15:39: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課本裏的中國】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共産黨領導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突破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征服崇山峻嶺,渡過大河險灘,穿越沼澤草地,縱橫十余省,長驅二萬五千里,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

  長征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在中小學語文課本裏,是如何呈現的?

  婁山關(油畫)全山石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七律長征》,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毛澤東用這首大氣磅薄的詩篇,回顧了長征路上的“萬水千山”,表現了中國共産黨和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本裏的長征,既有波瀾壯闊的輝煌,也有難以想像的苦難。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光禿禿的樹榦坐著……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豐碑》,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當我俯下身子,把魚湯送到老班長嘴邊的時候,老班長已經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著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説:‘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裏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金色的魚鉤》,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

  飛奪瀘定橋(油畫)劉國樞

  課本裏的長征,紅軍將士們面對困難和曲折,處處都有團結、互助和友愛,官兵之間情同手足,戰友之間情深似海。在死亡的威脅下,他們選擇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體現出無比崇高的人生境界,閃耀著超越生死的人性光輝。

  長征這條地球上的“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紅軍指戰員三三兩兩艱難地向北走著,有的掉隊了,有的倒在草地上永遠地起不來了。”(《長征》節選,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漫漫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戰士犧牲。是什麼支撐和激勵他們義無反顧、一往無前?

  是崇高的理想,是堅定的信念!課本裏的長征,是理想信念的淬火與遠征。“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長征組歌〉兩首過雪山草地》,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苦難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奪走人的生命,但理想信念巋然不動。從這種意義上講,長征勝利創造的人間奇跡,是理想信念的勝利。

  過雪山(油畫)吳作人

  課本裏的長征,真實展現了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的激烈戰鬥,書寫了紅軍將士衝鋒陷陣、闖關奪隘的英雄壯舉。

  “瀘定橋一共十三根鐵鏈……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鬥。號手們吹起衝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二十二位英雄拿著衝鋒槍、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衝去。”(《飛奪瀘定橋》,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鏖戰獨樹鎮,勇克包座,轉戰烏蒙山……漫漫征途上,面對上百萬敵軍圍追堵截,紅軍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鬥。

  強渡烏江(油畫)魏傳義

  突破層層封鎖,需要超凡的勇氣,更離不開非凡的智慧。課本裏記述了長征途中賀龍元帥用巧妙計策率領紅軍取得戰鬥勝利的故事:“匪軍官見紅軍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認為紅軍是丟盔棄甲、狼狽而逃,就不去阻攔當兵的搶草帽……幾架飛機像餓鷹抓小雞一樣地俯衝下來,對著這批‘紅軍’,轟隆隆一陣狂轟濫炸,機槍橫掃,直打得這一團白軍兵血肉橫飛,叫苦連天,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草帽計》,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

  課本裏的長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在風雨如磐的長征路上,紅軍和百姓建立起魚水深情,廣大人民群眾成為長征勝利不竭的力量源泉。

  “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長征組歌〉兩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她拿出僅有的一點米,放在房中間木頭架成的一個灶上煮粥。她對我們道歉,説沒有多的米,也沒有大鍋,要不就多煮些給部隊吃。我們給她錢,她不要。好容易來了一個認識的同志,帶來一袋米,夠吃三天的糧食,雖然明知道前面糧食缺乏,我們還是把這整袋子米送給她。她非常歡喜地接受了。”(《老山界》,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六盤山(中國畫局部)李可染

  課本裏的長征,也展現了我們黨始終堅持民族團結政策的優良傳統。課文《老山界》裏寫道:“這是一家瑤民,住著母女二人……我們就跟瑤民攀談起來……她説:‘廣西的苛捐雜稅對瑤民特別重,廣西軍閥特別欺侮瑤民。你們紅軍早些來就好了,我們就不會吃這樣的苦了。’”在寧夏,紅軍長征三過單家集,留下了一段毛澤東同志與清真寺阿訇“單家集夜話”的佳話。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還贈給西吉縣興隆鎮南大寺一面錦旗,上書“回漢兄弟親如一家”。

  課本裏的長征,既有對歷史的紀念、對精神的傳承,更有對美好未來的展望:“當年激烈戰鬥的樓房,如今成了孩子們的課堂;勇士們灑過鮮血的地方,滿樹的梨花正在開放。人民捧著美麗的鮮花,輕輕地,輕輕地撒在這英雄的土地上。”(《我站在鐵索橋上》,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下冊)

  七律長征(課本內頁)資料圖片

  紅軍長征,翻越了40余座高山險峰,六盤山是最後一座。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下冊)1936年秋,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翻越六盤山,寫下這首豪情萬丈的詩詞。

  草地情(油畫)張文源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憶秦娥婁山關》,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下冊)80多年後的今天,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中國共産黨人親手締造的新中國即將迎來70歲的生日。今天的我們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長征的偉大精神遺産,走好新的長征路,才能以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精彩未來。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23日 10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