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一輪藍天保衛戰:不允許以氣象條件為由應付搪塞

2019-06-21 10:03: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 2018-2019年度的藍天保衛戰針對2017-2018年在強化監督中交辦的3.89萬個問題,逐一進行核實,並督促地方整改到位;對地方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涉及企業8.03萬家,發現並推動解決應急預案不落實、不合規問題6394個。

  ■ 儘管藍天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大氣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污染治理成果仍不牢固,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稍有鬆勁,大氣品質就可能回潮反彈。

  ■ 對由於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務的城市,將依據規定嚴肅問責。

  □ 本報記者 郄建榮

  為保衛藍天,從2018年起,生態環境部連續3年在京津冀等重點區域開展強化監督。今年5月8日,2019-2020年度藍天保衛戰即新一輪的強化監督正式啟動。生態環境部派出近300個工作組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的39個城市進行為期一年的強化監督。

  針對2019-2020年度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要求確保大規模作戰有條不紊。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局長曹立平認為,目前,大氣污染治理已進入關鍵期,稍有鬆懈,污染可能就會反彈。

  對由於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務的城市,將按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量化問責規定》嚴肅問責。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説,不允許以氣象條件為理由應付搪塞。

  22輪壓茬式強化監督

  對問題全部拉條挂賬

  去年6月11日,生態環境部啟動了2018-2019年度藍天保衛戰即重點區域強化監督。曹立平透露,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系統1.95萬人次,共開展了22輪“壓茬式”強化監督,現場檢查各類點位66.6萬個(家次),幫助地方搜尋並移交5.2萬個生態環境問題,並全部拉條挂賬,一盯到底。

  據曹立平介紹,2018-2019年度的藍天保衛戰還針對2017-2018年強化監督交辦的3.89萬個問題,逐一進行了核實,並督促地方整改到位;同時,對地方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落實情況進行了檢查,涉及企業8.03萬家,發現並推動解決應急預案不落實、不合規問題6394個。此外,督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建立“兩散”動態清零機制,交辦解決“散亂污”清理不徹底問題1523個,燃煤鍋爐整治不到位問題2391個。

  “煤改氣”“煤改電”是解決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大氣污染的一項重要措施,但是,處理不好,就會影響老百姓溫暖過冬。對此,2018-2019年度藍天保衛戰走訪調查村莊2.45萬個,全面查清改造工程進展,對1444個村改造工程滯後問題進行督辦。據曹立平介紹,強化監督期間共摸排出39個城市範圍內883家燃氣供應公司,各強化監督組對供氣合同簽訂情況逐一進行了調查。

  “這項工作難度很大,有的城市燃氣公司有50多家,當地政府都不能全部掌握,我們通過摸排,逐一調查核實情況,從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供氣源頭查起,對於供應39個城市哪個公司、下游再轉給誰、最後燃氣公司供應給哪些‘煤改氣’用戶等問題,我們全部進行了梳理。”曹立平透露,在2018-2019年度整個供暖期間,共接到和督辦解決257個相關問題。只要接到群眾反映的問題,監督組就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督促解決問題。

  2018-2019年度藍天保衛戰還組織對執行特別排放限值的行業和企業、小火電淘汰等情況開展了專項強化監督。相關情況正在統計和匯總之中。

  對氣象條件非常敏感

  治理稍有鬆勁就反彈

  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特別是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的大氣治理成效顯著,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與2013年相比,2018年全國首批實施新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41.7%;北京市PM2.5濃度從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1微克/立方米,下降了43%;珠三角PM2.5濃度連續四年達標,浙江省也邁入總體達標行列;重污染天氣的發生頻次、影響範圍、污染程度都有了大幅度降低。

  “回顧世界各國大氣污染治理進程,中國近年來在大氣治理方面重視程度之高、工作力度之大、環境品質改善速度之快都是十分罕見的。”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説,前段時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的報告高度評價了近年來中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由於污染物排放量大,超出環境容量,我國的大氣環境品質仍處於‘氣象影響型’階段,對氣象條件非常敏感。”生態環境部這位負責人説。有專家評估顯示,氣象因素對PM2.5濃度的影響,年際可達10%,對個別城市可達15%,月際可達30%以上。

  這位負責人指出,在不利氣象條件下,重污染天氣頻發,大幅拉升全年PM2.5平均濃度,在一定程度會上抵消全年空氣品質改善效果。

  污染治理已進關鍵期

  須咬定目標真抓實幹

  “儘管藍天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大氣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污染治理成果仍不牢固,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稍有鬆勁,大氣品質就可能回潮反彈。”曹立平指出,當前,大氣污染治理已進入關鍵期,不能有松鬆勁、歇歇腳、喘口氣的想法,必須咬定目標,真抓實幹,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新一輪的藍天保衛戰涉及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共39個城市。重點是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地區工業企業污染防治、涉氣“散亂污”企業(點位)未完成整改、應淘汰鍋爐整治不到位、車用油品整治不到位等問題開展監督及幫扶指導。

  據曹立平介紹,與上一輪強化監督不同的是,2019-2020年度藍天保衛戰採取“三位一體”包保機制。即由生態環境部部機關1個部門(或派出機構)、1個部直屬單位、1個省級生態環境部門3家單位,共同負責包保1個重點城市。“原則上,39個城市的包保工作組均由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直屬單位、省級生態環境廳(局)委派處級以上幹部任組長。”按照這種安排,生態環境部全體幹部,今年都要參加一個輪次的強化監督,面對面傾聽基層意見,實打實地推動解決矛盾問題。

  在今年端午小長假期間,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曾帶隊赴山東、河南調研強化監督工作。李幹傑指出,強化監督將嚴格按照“排查問題列清單,交辦政府落責任,核查清單促落實”工作模式,實行“排查、交辦、核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工作法,督促落實藍天保衛戰各項任務措施,堅決完成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強化監督既是保障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狠抓微觀落實的創新舉措和機制。加強監督工作的統籌協調,堅持有限目標、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確保大規模作戰有條不紊。

  “在工作模式上,堅持‘三不原則’。”曹立平説,“三不”即不替代地方履行生態環保責任,主要是幫助搜尋問題,依法移交地方政府解決;不干預當地正常工作程式,而是督促落實,幫助地方建立問題臺賬,逐一整改銷號;不打擾地方同志工作安排,自行安排吃、住、行,相關費用由生態環境部統一協調解決,原則上不增加地方的工作和經濟負擔。此外,對於發現的問題,仍將進行公開曝光。

  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務

  將依據規定嚴肅問責

  “從發達國家大氣污染治理的過程來看,空氣品質改善是一個長期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大氣污染物濃度在快速下降過程中,遇到氣候條件不利,部分時段出現反彈也是可能的,這是客觀規律。”在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看來,重點是要看趨勢、看發展、看長期。目前,我國整體上仍處於空氣品質快速改善通道,不能因為短期PM2.5濃度反彈,就對治污思路産生懷疑、失去信心,否定前期的努力和成效,動搖今後的方向和目標。

  這位負責人指出,2018年秋冬季以來,總體上看減排力度並沒有減弱,相關措施也是有成效的。“但受厄爾尼諾影響,冷空氣活動較弱,大氣污染擴散條件較前兩年明顯變差,加上少數地方前期改善幅度較大出現自滿鬆懈情緒,使得一些城市PM2.5濃度出現反彈。這充分説明瞭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

  為加快推動重點區域空氣品質改善,生態環境部將在如下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堅持嚴肅問責。這位負責人説,按照生態環境部會同京津冀晉魯豫6省(市)政府印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量化問責規定》,對由於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務的城市,將依據規定嚴肅問責。他特別強調,不允許以氣象條件為理由應付搪塞。

  二是強化監督幫扶力度。目前,生態環境部組織全國執法力量正在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的“2+26”城市和汾渭平原開展強化監督幫扶,督促各地“冬病夏治”,全面完成治污任務。

  三是持續開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研究,堅持“一市一策”,針對不同城市存在的主要問題精準施策,以實現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