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州唯一!他,為何能入選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2019-06-20 10:18:00
來源:浙江新聞
字號

  今天,在中組部發佈的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擬表彰對象公示名單裏,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第一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張新建榜上有名。

  張新建為何能入選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理由,仙居百姓能説上很多!

  2011年,在臺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的張新建被臺州市委組織部選派到仙居縣溪港鄉金竹嶺腳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同時擔任村裏的第一書記。

  到金竹溪村以來,他連續4次被當地村民寫請願書、按紅指印挽留。

  7年多時間,這個曾經落後的村子,在他的帶領下逐步蛻變成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四期留任為哪般? 張新建與金竹嶺腳村的故事

  金竹嶺腳村由原先的金竹村與嶺腳村合併而成,距仙居縣城關也有60公里,為臺金溫三地交界處,前有永安溪、背靠後門山清音寺,屬偏僻山區。

  張新建剛到任時,村裏垃圾遍地,大多數村民住在已有四五十年曆史的黃泥房裏,有的已經破落不堪,搖搖欲墜。

  張新建記得,當時由於村兩委不團結,村黨支部換屆,24名黨員選不出一名支部書記。他到村裏後第一次開會,參會人數還不到一半,村民不僅不買賬,還當面調侃道:“別説是市裏派來的幹部,就是省裏派來的也沒用!”

  怎麼辦?在張新建看來,關鍵要帶出一個強有力的黨支部。“好班子是在幹事創業中摸爬滾打帶出來的。”他乾脆就住在村裏,一方面,“厚著臉皮、磨破嘴皮、跑破腳皮”向上級爭取資金,另一方面,“上山頭、下田頭、到灶頭”取得村民支援。“老張是外來人,他都這麼拼,咱們還有什麼話説?”村幹部呂寬炤説,一個個項目幹下來,黨員幹部的心也越來越齊了。

  駐村至今,張新建先後為村裏爭取到小流域整治等項目資金2200余萬元。村裏還建起190多間新房,並獲得“浙江省宜居示範村”稱號,農家樂和民宿也火了起來。

  ▲以前破舊的金竹嶺腳村。

  ▲金竹嶺腳村新貌。

  在張新建的帶領下,金竹嶺腳村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蛻變成遠近聞名的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這7年中,因為工作成績突出,張新建被評為感動臺州人物、浙江驕傲人物和全國優秀公務員。

  【浙江新聞+】

  七年超長任期滿了,“最美農村指導員”張新建淚別仙居金竹溪村村民

  1月16日上午8時,陰沉沉的天,微雨飄飄。仙居縣溪港鄉金竹溪村村民呂堅強和村裏的腰鼓隊一起早早聚在了村口。今天是他們住村第一書記張新建在崗的最後一天。“老張書記在我們村七年多,如今調任其他村,我們想用自己的方式,熱熱鬧鬧為他送別。”説著呂堅強握了握手中的嗩吶,斂去了臉上的笑容。

  呂堅強口中的“老張書記”叫張新建,是臺州市機關事務局副調研員,也是臺州市委組織部選派到仙居縣溪港鄉金竹溪村的農村工作指導員兼村住村第一書記。2011年至今,他已經連續4次被當地村民寫請願書、按紅指印挽留。7年多時間,這個曾經落後的村子,在他的帶領下逐步蛻變成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當三四十位村民自發聚到村口準備“送別儀式”的時候,張新建自己卻在呂牡丹老人家“脫”不了身。“你走了,反正也不回來了。就不用來看我了。”在老人眼中,張新建就像她的親兒子一樣。得知張新建因工作需要調任別的村,老人鬧起了“彆扭”,索性就躲著不見他。知道老人有“小情緒”,張新建特意來到老人家中,寬慰老人:“以後我會經常回村看您,您也可以到振興村去看我,我繼續給你做飯吃。”

  “一定要多回來看我!”依依不捨之下,呂牡丹放開了張新建的衣袖。金竹溪村黨支部書記呂金玉見狀,趕忙拉著張新建去村口參加“送別儀式”。路上,他又叮囑起村幹部呂虎木那樁心事:“栗樹坑自然村的移民工作,現在到了關鍵時刻,這是我心裏最大的牽掛。後續安置,你們千萬要用心做好,有什麼問題儘管找我,一定要儘快讓村民住上新房!”

  張新建給呂小龍老人拭去眼淚。

  在熱鬧的鑼鼓聲中,張新建和聚在村口的村民一一擁抱告別。85歲的呂小龍緊緊地拉住張新建的手:“老張啊,我們村現在這麼好,都是靠你啊!這回我們沒留下你,你可要記得回來看我們啊!”老人邊説,邊止不住地淚流。“您放心,人走心不走,有啥事兒你都可以來找我商量。”張新建用手不停地為老人拭去眼淚。

  呂小龍指著他家三層的新房告訴記者:“沒有張新建,我家的新房子也蓋不起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村裏建起了270多間新樓房,住房條件大大改善。張新建還先後為村裏爭取到精品村創建等項目資金2200余萬元。

  “窮山村變成風景區,很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來開農家樂、民宿了。”村幹部呂寬炤告訴記者,僅2018年,張新建就為村裏引進了高端民宿、親子樂園、遊客接待中心三個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村子越來越好,可是我們再也留不住他了。”

  張新建接過錦旗

  面對村民的不捨,張新建也紅了眼眶。他鄭重地向村民鞠了三躬:“7年前,我帶著一個背包來到這裡。7年來,我跟大家一起朝夕相處。村子能發展起來,是全村人一起努力的結果。我相信金竹溪村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今天,我的人雖然調走了,但我的心永遠留在這兒,永遠是金竹溪人!”

  地處偏僻山區的金竹溪村距離仙居縣城60多公里,冬日裏比縣城溫度低個三五度不是問題。張新建還記得剛到這兒一邊被山巒疊翠,雲霧繚繞的美景吸引;一邊頭疼村子到處是豬欄,垃圾遍地,大多數村民住在破敗不堪的黃泥房裏,村集體的賬上一窮二白。

  張新建一心想改變村容村貌,卻是“外來和尚難唸經”,村民不僅不信任,還當面侃道:“別説是市裏派來的幹部,就是省裏派來的也沒用!”面對困局,張新建逐戶走訪,多方了解,掌握民意,熟悉村情。就這樣走訪談心,張新建把發展理念談進了村民的心裏,鬆散的人心收了回來,一點點打開了工作的局面。新農村建設、打造人文景觀、修繕百年祠堂……經過幾年的努力,金竹溪村就獲得了“浙江省宜居示範村”的稱號,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這些奮鬥拼搏的日子,一起建設村子的場景,回想起來張新建覺得歷歷在目。而一轉眼,今天就是他的最後“一班崗”了。村書記呂金玉還將2018年的請願書帶在身上,“我們寫請願書希望老張能留下,也是我們的一份心意。既然組織有要求,讓老張去振興村幫助他們發展,那我們也是祝福老張,希望振興村能發展的跟我們村一樣好。”振興村原是新農村建設的典型,但由於近幾年發展滯後,組織上希望張新建帶著發展金竹溪村的經驗,幫助振興村快速發展。

  村民們趕來和“老張書記”告別

  到了告別的時候,村民們頓時圍了上來,一圈又一圈。距離車子不足5米,但張新建足足走了十多分鐘,還不停有村民趕來告別,捎來一袋袋番薯、蘿蔔、麵粉等,硬要塞進已擠得滿滿的後備箱中。

  上車前,張新建悄悄拉過一位村幹部:“大家的心意,我先收下。辛苦你等會兒到鄉里拿一下,幫我送回去。”

  車漸行漸遠,車窗還開著,鄉親們的手也還在不停地揮著,而張新建的眼角早已噙滿了淚水……

  時間軸:

  2012年10月,張新建為期1年的農村工作指導員工作結束前夕,村民們向上級打了請求報告,挽留他繼續當該村的指導員。

  2014年9月,張新建又將離任,村民們依然捨不得他走,於是又一個個手按指印,提出書面請求挽留張新建。臺州市委組織部、農指辦商量後,決定張新建繼續留任。

  2016年11月,是張新建金竹嶺腳村住村第一書記任滿時間,村民們又一次情真意切地向上級寫請求信要求挽留他。

  2018年12月,村民第四次寫請願信挽留張新建。

  2018年12月底,張新建調任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擔任振興村第一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