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政策紅利激發杭州“雙創”活力

2019-06-14 11:10:00
來源:杭州日報
字號

  杭州日報(記者 蔡楊洋/文 記者 李忠/攝)昨天,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杭州夢想小鎮正式啟動。這一次,杭州以“雙創”之名,成為全國、全球的關注焦點。

  平均每天誕生600多家企業、137個有效發明專利,舉辦10場以上創業活動;2018年新引進人才11.9萬名,全市人才總量達到242萬人;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59家;新增創投機構164家,居全國第1位……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數據都指向一個不爭的事實——長三角南翼城市杭州,已是名副其實的創業沃土、創新家園。

  噴薄而出的創業創新熱潮,離不開這座城市深入骨髓的創新基因和由古至今的開放文化、離不開這裡的“天時、地利、人和”,也離不開全面、有效、精準、持續的政策支援。

  對於創新創業,杭州向來慷慨。一個個用真金白銀“壘砌”的政策體系持續釋放紅利,逐漸形成了“雨林式”創業創新生態。“雙創”驅動之下,杭州發展也迸發出新動力。今年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230億元,同比增長7.5%。

  1

  支撐

  打造“雙創”高地,鍛造優勢

  “@所有創客,這個二維碼請收好!未來科技城雙創政策‘一網打盡’”,前幾天,未來科技城的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一款小程式,集結了所有“雙創”政策。二維碼的背後,是包括浙江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園、夢想小鎮、中國(杭州)人工智慧小鎮、中國(杭州)5G創新園這四大孵化平臺的獎勵政策以及余杭區全域創新66條政策。

  三年最高600萬元研發費用補助;三年最高150萬元辦公場所租金補助;最高150萬元天使夢想基金;特別優質項目,最高1億元研發補助,最高3000平方米房租全額補助;最高1000萬元宣傳推廣補助……以中國(杭州)5G創新園為例,一條條用“高含金量”政策,面向全球的“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5G産業鏈相關平臺和項目發出“邀請函”。

  就在上個月底,首批客人已經到來。包括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5G(杭州)研究中心、智慧網聯汽車評測機構、全球商業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網總部在內的32個重大平臺和重要項目,將在未來科技城開啟新征程。

  窺一斑而知全豹。事實上,自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以來,杭州出臺了眾多創新政策,確定了“1+X”框架設計,明確了“一片十區、多園多點”的總體空間佈局,助推杭州創業創新駛入發展“快車道”。

  搭建“雙創”載體,精心“築巢”。杭州先後印發了《關於加強眾創空間建設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杭州市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培育計劃實施細則(2018-2020)》《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10余項政策,建立相對完備的創新扶持政策。

  目前,杭州擁有113家市級孵化器、32家國家級孵化器,並逐漸呈現出專業化、標準化、國際化等特點,先後培育孵化出了諸如51信用卡、菜鳥網路、曹操專車、數夢工場等創業創新“第一梯隊”企業。更值得關注的,G60科創走廊規劃出臺“一廊一核多城”總體空間佈局,實現了杭州都市圈擴面增效;之江實驗室發展規劃通過論證,佔地約1358畝的園區奠基,首批掛牌人工智慧領域的5個研究中心正式啟動;阿裏達摩院初步建成“4+X”實驗室模式,並收穫20項世界第一;西湖大學正式成立,累計新引育優質高校和科研院所17個;杭州矽谷創新中心在美國成立掛牌運營……依託于創新扶持政策,一大批重點創業創新平臺順勢崛起。

  培育“雙創”主體,誠意 “引鳳”。前不久出臺的《穩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有關人才政策舉措的實施細則》,把人才落戶條件放寬至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激起年輕人來杭創業創新的新浪潮。而回望過去,“杭州人才新政27條”“若干意見22條”“全球聚才10條”等政策,早已讓杭州成為吸引無數創業者、創新者的“強磁場”。

  據悉,2018年杭州新引進人才11.9萬名,全市人才總量達到242萬人;人才凈流入率、海外人才凈流入率、網際網路人才凈流入率均居全國第1位。

  不僅是人才、平臺,杭州還圍繞資本、環境等要素綜合施效,全方位、多角度地釋放政策紅利、鍛造優勢。平臺持續升級、創客不斷集聚、項目紛至遝來,杭州成為新模式、新産業、新生態層出不窮的“雙創”高地,成為夢想開花結果的“雙創”福地。

  2

  激活

  澎湃企業活力,數字賦能

  技術進步,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源泉。製造業走向高品質發展,關鍵在於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讓那顆生發活力的“心臟”持續泵動。

  2017年5月,由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成立的浙江省燃氣渦輪機械製造業創新中心(簡稱“燃創中心”)正式獲批成立。12個成員單位、5個創新團隊、100多名核心技術研發人員等共同集結成創新聯盟,攻克燃氣輪機核心技術。成立至今,燃創中心已立項並組織開展燃機技術開發和産學研項目6項,並獲得階段性成果。

  “燃氣輪機核心技術是我國亟待攻克的‘卡脖子’難題。相關政策對於燃創中心的成立和研究工作的開展給予了大力支援。”燃創中心主任隋永楓説。

  “聯盟”的快速組成、研究的高效開展、技術創新能力的迅速提高,不僅與整個團隊的協作創新、艱苦奮鬥有關,也得益於完善合理的政策支撐。

  杭州高度重視打造國家、省、市三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體系。根據政策,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杭州市本級財政分別給予1億元和1500萬元的資助。目前,全市有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創建3個、培育1個,市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創建3個。

  這是杭州用政策激活企業創新活力的一個縮影。在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過程中,杭州不僅有鼓勵前沿技術實現突破的技術創新政策,而且有促進先進技術和組織管理方式在傳統製造業高效應用的技術改造政策。

  發展數字經濟,正是這樣一個獨樹一幟的“杭州方案”。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過程中,杭州引導企業自我變革,構建起又一個創業創新主場。

  擁有四大女裝品牌的伊芙麗集團正在以最大力度擁抱數字化,把製作樣衣的時間從原先的至少7天縮短到現在的2天;傳統化纖製造企業恒逸與阿裏雲開展了“工業大腦”合作,兩個試點項目實現了能源消耗平均下降了3%以上;華立集團正在對傳統製造工廠進行“數字化”改造佈局,目標是到2019年底生産製造過程的數字化率超過95%……在杭州,擁抱數字化已是眾多企業的新共識。通過向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最新技術借力,企業“蝶變”故事層正聚合成一場聲勢浩大的求變浪潮。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已是杭州“雙創”一大亮點。目前,以城西科創大走廊為驅動全市産業創新發展的動力,以城東智造大走廊為實現製造業高端化的載體,而杭州全力推進“兩廊”建設,正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全新動力。2018年,杭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達3356億元,同比增長17.0%,實現了連續五年保持15%以上增長。

  3

  引領

  厚植創新動能,發力未來

  位於濱江區的三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規劃佈局內的重點軟體企業,四年前開始跟蹤5G技術和産業發展。數據顯示,在2015年至2017年,三維通信的研發投入分別達到9279萬元、8198萬元、8986萬元,研發投入佔比均超過7%。

  對於像三維通信這樣致力於研發創新的企業,是杭州大力支援的重點。今年4月,杭州出臺的《杭州市加快5G産業發展若干政策》,圍繞創新、産業、應用、基礎設施、保障五個方面設置了17條“含金量”十足的舉措,為杭州的5G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

  《政策》第一條明確支援企業在5G核心設備、晶片、器件、模組及終端等領域開展産品研發,並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對研發投入在300萬元(含)以上的項目,給予其研發投入的20%、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資助。也就是説,按過往幾年的研發投入來假設,若三維通信今年研發投入為8000萬元,企業可以獲最高檔1000萬元補助。

  這項政策的出臺,讓杭州成為全國第一批出臺5G産業政策的城市之一。而如此的速度和力度,正體現了杭州面向未來發展的眼光與格局。

  “在5G産業將起而未起的時候,杭州發佈系列政策,目的就是緊緊抓住5G發展的窗口期,加大力度在技術創新、産業發展、人才引育、場景開放、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探索,打造5G時代的先行區。”杭州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厚植創新動能,發力未來産業。近年,杭州先後制定出臺《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促進全市生物醫藥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杭州市進一步鼓勵整合電路産業加快發展的專項政策》《杭州市加快國際級軟體名城創建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和《關於加快推動杭州未來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培育資訊軟體、生物醫藥、整合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佈局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5G應用、智慧網聯汽車、航空航太、機器人、增材製造等未來産業,搶佔前沿技術和未來産業先機。

  比如智慧網聯汽車領域,從2015年底啟動全國首個5G車聯網試點示範項目到2018年出臺《杭州市智慧網聯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再到今年累計6家企業獲得“杭州市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杭州的智慧網聯汽車技術創新、研發項目,正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比如生物醫藥領域,杭州已經形成“一核三園多點”的生物醫藥全産業鏈發展格局,並初步形成新型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生物技術制藥等多個細分産業集群,涌現出一大批行業冠軍。據悉,杭州生物醫藥産業工業産值連年保持10%以上增長,目前已突破500億元。

  立足腳下,面向未來。政策引導,杭州正在搶佔先發優勢。2018年,全市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405.3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産業1135.3億元,佔比33.3%。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