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部法案,一通電話和一本書,三任美國總統的選擇

2019-06-14 10:43:00
來源:中國之聲
字號

  上世紀30年,美國總統胡佛通過的一部法案將世界經濟帶入了大蕭條;70年代,卡特總統做出與中國建交的選擇,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今天的美國執政者,為何屢屢挑起貿易爭端,對他國施以大棒?

  在今天舉行的清華大學中美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上,李稻葵、阮宗澤、吳曉求、白重恩等專家對中美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進行了一番有益的探討。

  李稻葵:美國對中美經貿開刀,後果或遠超《斯穆特-霍利法案》

  1930年6月,胡佛總統執政時期的美國通過《斯穆特-霍利法案》,該法案將2000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提升到歷史最高水準。當年在美國,有1028名經濟學家簽署請願書抵制法案,法案通過後,許多國家對美國採取了報復性關稅措施,使美國的進口額和出口額都驟降50%以上,並在三年間引發了全球的經濟大蕭條,這項法案也被稱為 “20世紀美國最愚蠢的法案”。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説,今天美國對中美經貿關係開刀,後果可能遠超當年的《斯穆特-霍利法案》。

  李稻葵:今天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是全球經貿關係中最關鍵的一環,是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美貿易關係開刀,就是對全球生産價值鏈開刀,是對全球化開刀。它引發的後果,很可能遠遠超過當年的《斯穆特-霍利法案》。這個基本的歷史,美國人忘記了。

  白重恩:高消費、低儲蓄,造成了美國今天的“斷層”

  2016年11月,在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成功的第二天,一本名叫《鄉下人的悲歌》的書籍突然衝上美國亞馬遜銷售總榜第一名,這是一個從美國“鐵銹地帶”的貧困家庭走出,最終成為耶魯法學院畢業生的年輕人寫下的自傳。從書中,人們看到曾經輝煌的工業州今天的衰敗,以及底層白人對美國精英的強烈不滿。

  李稻葵認為,當前美國經濟社會確實出現了“地震一樣”的斷層。那麼,斷層是如何形成的呢?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解釋説,高消費、低儲蓄,造成了美國今天的“斷層”:

  白重恩:不儲蓄,又要投資,資源從哪來?只能從其他國家來。過度消費,就是要靠其他國家幫你生産。本國生産能力不能滿足本國消費和投資需求,必須從其他國家購買商品。在這种經濟結構中,有這麼大的貿易逆差是必然的。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要維持是不可能的,為什麼美國可以持續?因為美元的特殊地位。全世界對美元有需求,就會把錢願意借給美國人,美國才可以長期維持逆差。所以怪不到中國頭上,總體上看美國是受益的。但美國沒有把在貿易中受損比較多的人進行補助,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均和“斷層”的存在。

  阮宗澤:中國的發展是答案,而不是問題

  2019年初,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致信現任總統特朗普,解釋當年卡特政府是如何嘗試解決與日本經濟摩擦的,此後他接到了特朗普打來的電話。在幾天前美國佐治亞州聖經學院的活動中,卡特向外界透露,特朗普對他説“中國在許多方面遠遠超過美國,不僅是經濟,在其他重要方面也是如此”。

  卡特在任期間,選擇與中國合作,實現了中美40年的互利共贏。作為中美建交的締造者,這位94歲的美國前總統在電話中對他的後任説,在中美實現關係正常化後的幾十年裏,美國一直處於戰爭中,花費了大約3萬億美元,而中國從未向任何國家發動戰爭,他們把錢花在了基礎設施和教育等對人民有利的事情上。

  談及兩位美國總統之間的這段對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説,中國遇到問題的做法是主動反思和推進改革開放,而美國是把自己的責任“外包”,指責中國。事實上,中國是答案,而不是問題。

  阮宗澤:為什麼會導致這樣一場危機?我的解讀是,美國缺乏自己反思的習慣,一旦自己遇到問題,總認為是別人造成的。究竟怎麼認識中國?中國的發展是答案,而不是問題。在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人是孤島,就是發達經濟體也需要更大的市場,如果發展中國家發展不起來,也會阻礙世界經濟的增長。

  吳曉求:貿易戰只是戰略遏制的起點

  面對危機,三任美國總統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或許也將世界經濟帶向了不同的方向。李稻葵説,當前中國有責任維護全球貿易自由化,辦好中國自己的事情就是維護世界經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認為,中美貿易爭端的本質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遏制,貿易戰只是戰略遏制的起點,應高度預估風險,重在保護企業活力:

  吳曉求:我們現在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從戰略上去思考我們的策略,高度預估未來風險和趨勢。最重要的是保護我們的企業,給企業充分的預期和積極性,尊重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與此同時,建立豐富多樣化的政策工具箱,應對各種不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