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新論:營造孩子上網良好生態

2019-06-07 11:3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小學生觀看網路直播,一天打賞2萬多元;整個假期都在刷短視頻,開學前通宵趕作業;癡迷于網遊,回答問題句句都是“網遊用語”……一段時間以來,關於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少年兒童如何更好地“觸網”,值得思考。

  第四十三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10到19歲網民佔網民總數的17.5%,10歲以下網民佔比4.1%。網路內容更加豐富,內容生産更加多元,網路生態也更趨複雜,這對引導未成年人科學、合理地使用網際網路,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國家網信辦統籌指導14家短視頻平臺和4家網路視頻平臺,統一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加上此前試點的3家短視頻平臺,防沉迷系統已經實現了當前國內21家主要網路視頻平臺的全面覆蓋,為孩子們上網增加了一道防護網。

  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撐下,網際網路能夠為未成年人打開一扇新的窗口。利用網路,遠端醫療可以使萬里之外的兒童接受頂級醫學專家的會診,直播教學可以使一塊螢幕改變偏遠地區無數孩子的命運,線上外語課程使得大山裏的孩子也有了擺脫“土味外語”的可能。通過智慧演算法推薦和個性化定制,未成年人可以更便利地獲取新聞,欣賞動漫、視頻或影視作品,以及表達自我、分享體驗。網際網路創造了交往、交流、交友的無限空間。但由於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網路沉迷、行為失范、認知缺陷、價值錯亂等問題,也使網路上一些色情、暴力等內容得以傳播,損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研究顯示,網路沉迷、不良資訊、網路傷害以及資訊洩露是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四大風險。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有關部門近年來以立體措施營造孩子上網的良好生態。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已經進入立法進程,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將迎來大修,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回應網際網路時代的兒童保護課題。監管部門聚焦整治網路色情低俗的“凈網”專項行動,取得巨大成效;從2019年1月開始的網路生態治理專項行動,集中解決網路生態重點環節突出問題,促進網路生態空間更加清朗。針對未成年人喜歡的短視頻平臺,開發青少年防沉迷系統,正是保護未成年人事業的重要努力。在全面上線前的兩個月試點期間,就有約4.6億短視頻用戶每日收到青少年模式彈窗提示,5260萬人次訪問青少年模式引導頁。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網際網路時代,一方面要從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中小學校和學生家長4個層面構建綜合性、全時空、體系化的中小學生網路保護大格局;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防止沉迷、保護未成年人,並不是將未成年人排斥在網路之外,而是遵循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在避免不良資訊侵害的同時,注重兒童數字能力和網路素養的提升。祛除其弊,大興其利,方能真正構建生態良好的網路兒童空間。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06日 0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