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網評:中國館,向世界展示“綠色奇跡”

2019-06-07 11:25: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字號

  鑲嵌著植物種子的亞克力光柱構成群星璀璨的古老星象圖,先民手持禾苗的青銅像模擬出甲骨文的最初形態,動態的千里江山圖中不時傳來泉水叮咚、雞鳴犬吠之聲……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中國館裏徜徉,如同漫步在中國的山水長卷之中,傳統味、科技炫、生態感撲面而來。今天,約950名各界代表出席中國國家館日儀式,品鑒中國生態之美。

  如果説北京世園會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精華,那麼中國館則是精華中的精華。作為北京世園會的網紅場館,中國館目前已吸引136萬人次觀眾前來參觀“打卡”。從徽派建築到內蒙草原,從五彩梯田到奇花異草,大美中國在中國館得以微縮展示。 “生生不息,錦繡中華”,中國館更是中國生態理念、環保措施的立體呈現。一位參觀者道破了中國館“火爆”的原因:它不只是園林盆景展,更像是一個博物館、科技館。

  從“春江風和”廳的長廊穿過,四週的景色在繁花似錦與落英繽紛、綠樹成蔭與雪花漫天間變換。30多臺投影儀同時工作,在紗幕、墻壁上投射出精美的影片,為遊客帶來了豐富的視覺感受和浸入式體驗。設計團隊用兩年多的時間,利用影像融合、數字復原等先進技術,在中國館為觀眾奉獻上一場視覺盛宴。當藝術與科技相遇,古代的園藝被賦予了時尚的風采,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為此駐足。

  傳統的韻味,科技的趣味,只為還原美麗中國的品味。中國館的陳設不是虛構的美景,而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藝術表達。不必諱言,中國曾經陷入過“先污染後治理”“先發展後保護”的發展誤區。但展廳中浙江魯家村、河北塞罕壩、吉林長白山等場景,記錄下環保措施的力度與成效。一個個不毛之地“復綠”的故事,既是古代生態思想在當下回蕩起的跫音,也是科技偉力抒寫下的傳奇,更是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生態文明、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共識的生動體現。

  中國館中的紅山茶、石斛蘭、千年胡楊、西府海棠,記錄著各具特色的山水物候,更讓人想起中國人創造的“綠色奇跡”。發展壓力巨大的中國,以只佔全球的6.4%的陸地面積創造了全球植被總增量的25%。某種意義上説,世園會和中國館與世界共用的,不僅僅是中國的魅力,更是生態優先的責任與綠色發展的理念。站在同一片藍天下,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成為風景獨好的孤島。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世園會開幕式上所説,“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

  “一座館,一部中華園藝文化史;一條線,一覽神州芳菲于微處”,有網友如此描述中國館的驚艷。如果説奇花異草、園藝景觀是北京世園會為遊客帶來的“福利”,那麼中國生態文明成就與綠色發展的理念,將成為中國對世界做出的重大貢獻。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