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財政部:1260多億元專項扶貧資金已下達

2019-06-05 20:3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為了確保如期全面打贏扶貧攻堅這場戰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財政連續四年保持了每年200億元的扶貧增量資金,今年的1260多億元專項扶貧資金也已經全部下達,多渠道、多手段的幫扶措施,讓深度貧困區“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就在一個月前,雲南西南部的普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整體脫貧摘帽。這個曾經有100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50000多貧困人口的小縣城,正在轉變成另一番面貌。260萬畝林業産業、18萬畝橡膠、18萬畝茶葉、10萬畝甘蔗和20萬擔烤煙,成了當地百姓增收脫貧的“搖錢樹”。脫貧人口的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3486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6618元,幾乎翻了一番。

  曾經的建檔立卡戶李秀堂,原來家裏只有半畝玉米,養了幾隻雞,收入微薄,家裏兩個兒子雖然成績很好,但是一個上技校、一個讀大學,他們的學費卻供不起。從去年開始,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她加入了脫貧産業計劃,種了十多畝桉樹,現在每年能賺兩萬多元,也續上了家裏兩棵好苗子的學費。

  村民 李秀堂:“他剛剛上完大學,還考了研究生。”

  不光貧困戶自己發展産業,教育保障也了跟上來。

  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縣委書記 羅景華:“我們出臺了‘雨露計劃’這樣一個扶持政策,她的大兒子現在在讀大學,他每年有三千塊的我們財政的補助資金,為他能夠上得起學,能夠完成學業,有個堅實的保障。”

  要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教育是重點。2017年以來,這裡已經有6000多名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建檔立卡戶子女,享受縣級資助資金1416.1萬元。2018年,沒有一戶貧困家庭適齡少年兒童因貧輟學。

  在雲南永勝縣的貧困人口中,有一半多是傈僳族。觀念的落後把人們困在了陳舊的生産生活裏。為了幫助他們脫貧,扶貧工作隊做技能培訓、産業幫扶,重點也放在了教育上。

  永勝縣委副書記 魏高明:“專門針對我們的少數民族特別是我們的傈僳族的小孩子,讓他集中到我們縣城全封閉進行培養/來緩解我們控輟保學壓力,同時提升我們教育的品質,阻斷我們貧困代際傳遞。”

  從全國來看,深度貧困地區減貧明顯提速。2018年,“三區三州”貧困人口減少133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了6.4個百分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總體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明顯加強。

  今年我國計劃再減少1000萬以上貧困人口,330個左右貧困縣脫貧摘帽。為了實現這個目標,1260.95億元的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已經全部到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資金都加大了向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