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年中非貿易額達2042億美元 中國連續十年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

2019-06-05 13:30: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6月4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和湖南省副省長何報翔介紹中國與非洲國家經貿合作及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有關情況。(圖片來源:國務院新聞辦)

  央廣網北京6月4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自去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舉行以來,中非經貿合作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國務院新聞辦今日(4日)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2018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042億美元,同比增長20%,中國已經連續十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

  圍繞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全面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十大合作計劃”,以及抓緊落實論壇北京峰會“八大行動”,錢克明表示中非貿易合作穩中向好,貿易結構也持續優化,其中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對非出口金額佔我國對非出口總額的56%,中國自非洲的非資源類産品進口也顯著增加,2018年我國自非進口同比增長32%,其中農産品增長了22%。中國與模里西斯正式結束了自貿協定談判,可以説貿易領域制度性安排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基礎設施合作方面也是亮點紛呈。據錢克明介紹,中國企業積極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在軌道交通、港口、航空、電力等領域實施了一大批重大項目,為非洲互聯互通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帶動了中國的技術、裝備、標準和服務加快走進非洲。“我們還積極引導中國企業向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模式轉型,增強項目的造血功能,減輕項目國政府的財政壓力。”錢克明説。

  産業投資則邁向深度融合。商務部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在非洲設立的各類企業超過了3700家,對非全行業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60億美元。錢克明表示,目前境外合作區已成為中國對非投資重要依託,推動中國對非産業鏈整合投資加快增長,形成了製造裝備、輕工紡織、家用電器等多個産業群,大大提升了當地工業化水準、産業配套和出口創匯能力。

  在新興合作領域,亦是方興未艾。據錢克明介紹,中國金融機構已在非洲設立了十多家分行,南非等8國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此外,中國還與尚比亞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與摩洛哥等4國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跨境電商合作等新業態合作也快速增長,阿里巴巴與盧安達政府宣佈共同建立非洲首個世界電子貿易平臺,與盧安達等國建立電子商務合作機制也正在商談中。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