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靠“減産”掙錢——中國農業大學紮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五

2019-06-04 15:34: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石家莊6月4日電 題:靠“減産”掙錢——中國農業大學紮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五

  新華社記者 范世輝

  

  在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們指導下,河北省曲周縣德眾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得賓學會了種葡萄靠“減産”掙錢。

  

  “第一年基本沒賣啥錢,種了80畝葡萄,都賠進去了。”李得賓回憶起2012年第一年種葡萄時説,雖然畝産7000多斤,但因著色不均勻,葡萄賣不出去,大部分都爛在了地裏。

  

  對這次失敗,李得賓是有心理準備的。他想探索有機葡萄種植,但不用化肥、不打農藥,他之前沒幹過。

  

  聽説中國農大曲周實驗站裏有能人,李得賓就跑到實驗站向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高級農藝師楊合法求教。楊合法是有機農業方面的專家,隨即帶著李得賓察實情、找原因、出對策。

  

  “葡萄坐果後至少疏除7成以上果穗,畝産量控制在2000斤以內。”楊合法和幾位老師看後,讓李得賓把好好的果穗除去一大半。楊合法解釋説,有機葡萄種植需要經過三四年施用有機肥,才能實現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的效果,如果不控制産量,土壤肥力跟不上,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李得賓半信半疑,但還是照做了。

  

  2014年,葡萄畝産降到了2000斤左右。李得賓帶著他的“精品葡萄”開始到外地果蔬市場售賣。雖然個頭小了點,但葡萄的品相不錯、口感好、甜度高。開始,他還是按照普通葡萄的價格,每斤三五元向外銷售。沒想到,賣出的葡萄大受歡迎,後來,他的葡萄以每斤十幾元的價格被搶購一空。

  

  “這辦法真行,農大老師就是厲害,咱農民種地就得相信科技。”李得賓笑得合不攏嘴。

  

  有了中國農大老師的幫忙,李得賓的葡萄種植合作社經營得越來越紅火:種植面積從80畝擴大到500多畝,並嘗試與蔬菜間作種植;應用富硒葡萄種植技術,葡萄品質進一步提高,每斤價格超過30元;嘗試釀製葡萄酒,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

  

  幾年來,李得賓始終控制著葡萄的産量,直到2018年,土壤肥力非常好後,他才按照建議把每畝産量提高到3000斤左右。

  

  “我種葡萄不追求高産,只追求品質。客戶們每年都盼著我的葡萄下果呢!”李得賓説,中國農大老師指的路子就是“供給側改革”,這路子走對了。

  

  2018年4月,在李得賓的極力邀請下,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姬廷廷和李增源來到合作社,長年吃住在此,研究實驗葡萄種植新技術。他們對36個大棚進行測土配方,開展了精準施肥;建議安裝水肥滴灌設備,水肥使用每畝減少近一半,又大量節省了人工;研究數據遙感監測技術,實時監測並自動控制葡萄大棚溫度、濕度……

  

  眼下,雖然合作社120畝早熟葡萄還有一個月才上市,但李得賓已經以每公斤15元的價格簽下了5萬公斤訂單。

  

  提到今年的收成,李得賓難掩感慨:“我種葡萄能有今天,完全是農大師生的功勞!”

[責任編輯:賈若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