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方行為正使中美教育合作遭遇寒流

2019-06-04 11:3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近一段時間以來,不少赴美參加學術交流的大學老師和期待到美國深造的學生發現,申請美國簽證越來越難了。而6月3日教育部發佈的2019年第1號留學預警,印證了這一説法。

  預警指出,一段時間以來,中方部分赴美留學人員的簽證受到限制,出現簽證審查週期延長、有效期縮短以及拒簽率上升的情況,對中方留學人員正常赴美學習或在美順利完成學業造成影響。教育部提醒廣大學生學者出國留學前加強風險評估,增強防範意識,作好相應準備。

  中國在美留學生體量巨大。美國國際教育協會2018年公佈的《門戶開放報告》顯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2017/2018學年中國在美留學生為36.33萬人,佔全部美國國際學生數量的33.2%,同比增長了3.6%。2017學年,中國留學生為美國帶來了近139億美元的經濟收入。

  然而,根據國家留學基金委統計,2018年中方計劃公派赴美留學生10313人,其中因簽證問題無法按原計劃赴美者331人,佔計劃派出人數3.2%;2019年1月至3月,中方計劃公派赴美留學1353人,因簽證問題未能成行者182人,佔計劃派出人數13.5%。2018年以來,美以反間諜為由吊銷或重新審查中方赴美人員簽證,從自然科學向社會科學擴散,近期美方還取消了一批中方從事中美關係研究學者赴美10年簽證。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徐永吉在國新辦6月3日舉辦的發佈會上表示,在當前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兩國教育交流合作形式日趨複雜。美國國會和聯邦政府部門將部分正常中美教育交流合作活動政治化,冠以“中國威脅”“中國滲透”之名進行打壓,誣衊孔子學院為中國在美擴張政治影響、進行價值傳播的工具,誣陷中國學生學者在美開展“非傳統間諜”活動並進行無端滋擾。

  “上述種種行為已經對中國在美留學生的尊嚴造成傷害,也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可以説,美方的行為正在使中美教育交流合作遭遇寒流。”徐永吉説。

  對於這一數據,國家留學基金委秘書長生建學3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之下,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收緊中國留學生簽證政策,千方百計阻撓中美之間正常的教育交流及人員往來,不利於中美國家之間、人民之間的交流與往來。國際合作是持續推動知識進步與創新的關鍵,國際間正常的學術交流不可或缺,合作貢獻才能創造出我們世界更美好的未來。”

  生建學觀察到,近期,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美關係遇到了一些坎坷和波折,中美教育交流也受到了影響。

  “美方一些部門、機構毫無依據地對正常的中美人文交流和教育交流設置障礙,對中美學生學者交流往來進行限制,引發中美兩國學界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8年以來,美國對來自中國的留學人員赴美簽證申請採取逐步收緊的背景審查,對美國教育科研單位接受中國留學人員也施加諸多限制,導致部分已獲公派留學資格的留學人員無法獲得赴美簽證,無法按原計劃派出。今年以來,美方進一步收緊其簽證政策,留學人員將面臨日益苛刻的赴美簽證申請以及日益嚴峻的簽證審查和入境檢查。”生建學説。

  而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看來,美方的行為是錯誤的,不符合時代的潮流與發展大勢,是與中美兩國的民心背道而馳。

  程家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放眼世界、面向未來,中美兩國擁有更加廣泛的共同利益,肩負著更多的共同責任。良好的中美關係不僅能實實在在地造福兩國人民,而且能夠為21世紀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如果國際學者和學生面臨更多限制,美國作為高等教育領軍者的形象可能會受到負面衝擊,對學者往來的限制也損害了中美關係的社會基礎。”

  令人欣慰的是,儘管中美貿易摩擦一直在持續,但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總體形勢保持了平穩態勢。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新聞辦主任續梅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一些美國著名的高校,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萊斯大學等學校的校長都紛紛發聲,表示歡迎和支援包括中國學生在內的國際學生和學者。哈佛大學的校長表示,中美高校之間應該進一步加強合作和交流,這對於中美關係來説特別重要。”

  續梅指出,“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學校都表示已向我們的大陸學生發出了超過10份的本科錄取通知書,這個數量和往年相比大體相當。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出來,美國高校對華交往合作的態度是開放的,對於留學生的態度也是歡迎的。”

  留學預警發佈之後,中國政府表達了未來對美教育交流合作的態度和預期。徐永吉指出,“中方想要指出的是,中國願意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加強教育交流合作,但是合作不是單向的,而是基於雙方共同的意願和互相尊重。自信開放的中國學生以世界為懷,願與所有友好國家的青年一起交流、學習、創造,為推動人類的文明和科技發展共同作出貢獻。”

  徐永吉強調:“中方始終認為,不管政治經濟關係如何變化,教育交流合作要始終保持自信和定力。中國政府始終支援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留學生交流。”他表示,從1978年到2018年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21萬人,較去年增長8.83%。未來,中國政府將繼續秉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方針,繼續同各國相互借鑒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不斷加強人員往來,共同推動教育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高校等相關教育機構也期待著中美雙方可以通過國際合作共同為推動知識進步與創新作出貢獻。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袁明表示,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有來自美國許多名校的100多位優秀青年學生陸續來此求學。“這是全球化大環境創造的一個小環境。青年對環境和未來是最敏感的,他們互相激發靈感、補充知識、暢想未來。許多美國學生説,這是他們人生‘最難忘的經歷’。中美兩國的年輕人,正在書寫和創造‘共同的歷史’。”

  生建學表示:“我們始終支援教育交流與合作,並希望中美教育交流能夠取得積極的成果,為此我們將繼續做好中美政府間的學生學者交流項目,繼續實施好與美國一流高校合作設立的獎學金,以交流促理解,以教育促發展。人員往來是促進中美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中美雙方應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使兩國人員往來更加便利,進而為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程家財也指出,教育交流是中美兩國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對促進中美民之相知、國之相交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作為留學服務機構,我們始終堅定貫徹落實國家‘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方針,鼓勵中國學生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學習交流,同時,也努力為各國學生來中國學習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劉璐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