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最美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 脫貧攻堅立新功

2019-06-03 16:57:00
來源:天山網
字號

【最美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 脫貧攻堅立新功

——記疏勒縣阿拉力鄉黨委書記展邦助

  “為黨和國家分憂,咱退伍軍人義不容辭。” 

  “只要貧困群眾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幹勁,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過去兩年裏,阿拉力鄉1312戶5565人成功脫貧,5個貧困村整村退出。 

  新疆日報訊(記者韓沁言報道)脫下軍裝,卻褪不下熾熱的情懷。16年崗位變換,他始終不忘軍人本色;16年默默付出,他帶領鄉親走上致富路,他就是疏勒縣阿拉力鄉黨委書記展邦助。

  始終不忘“軍人本色” 

  曾經,疏勒縣罕南力克鎮協熱克村是貧困村;如今,這個村子成為全縣有名的“雙膜瓜種植示範村”。協熱克村可喜變化的背後,離不開展邦助的辛勤付出。

  來自山東的展邦助,曾經是一名軍人。2003年退伍後,經過培訓,展邦助被分配到疏勒縣罕南力克鎮政府工作,他主動申請到離鎮政府最遠的協熱克村工作。

  “那個時候,在村裏工作是苦了一點,但是跟鄉親們在一起,心情很愉快。”展邦助回憶説。

  “這孩子能幹什麼?”初次見到21歲的展邦助,協熱克村有村民議論。

  然而,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展邦助,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一片。在田間地頭,他向村民介紹山東農村發展果蔬的産業模式,引導他們種植雙膜瓜;入戶走訪,他積極為村民出謀劃策,幫助他們增收脫貧。通過不懈努力,這個只有21歲的小夥子,帶領協熱克村一躍成為全縣的“雙膜瓜種植示範村”,不僅讓村民走上了一條增收脫貧之路,還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發展現代農業的種子。

  協熱克村村幹部、洋大曼鄉黨委副書記、阿拉力鄉黨委書記,一路走來,始終不忘軍人本色的展邦助説:“為黨和國家分憂,咱退伍軍人義不容辭。”

  帶領鄉親走上致富路 

  5月初,伴隨著歡快的樂曲,熱比古麗 艾買爾踩動著縫紉機踏板,手中的布料在針板上飛舞。熱比古麗家住阿拉力鄉塔尕爾其艾日克村,每天在家門口的服裝廠上班。“我能有今天,要感謝展書記。”熱比古麗説,“服裝廠就在家門口,既能照顧孩子,又能打工掙錢,很方便。”

  兩年前,熱比古麗還是一名家庭婦女,展邦助在走訪中了解到熱比古麗很想務工增收,可家人卻反對:“一個女人出去務工也掙不了多少錢,還不如在家。”

  因為要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務工。有這種情況的不止熱比古麗一人。於是,展邦助帶領阿拉力鄉黨委班子成員反覆討論研究尋找解決辦法。2017年至今,阿拉力鄉先後引進疏勒縣即發華和服飾有限公司、疏勒縣鑫達服裝有限公司、喀什遇見您果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如今,在阿拉力鄉像熱比古麗這樣在家門口上班的貧困人員已有500多人。

  除積極引導婦女走出家門進入工廠實現穩定就業外,展邦助還在全鄉推進産業結構調整。“今年,我們鄉種植的新梅、核桃、蘋果等經濟林規模達到5900畝,這將為全鄉貧困戶持續增收提供有力支撐。”展邦助説。

  激發貧困戶脫貧動力 

  阿拉力鄉阿恰勒村貧困戶蘇來曼 艾則孜告訴記者,他沒想到,一兩年光景,自家的日子就好了起來。

  蘇來曼雖然身強力壯,卻因為懶惰,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展邦助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多次找他談心,“你已經當爸爸了,該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展邦助掐著指頭,説了幾個鄰村貧困戶種植大棚脫貧增收的例子,建議他承包一座大棚種蔬菜。

  “我試試看。”蘇來曼被展邦助説動了。2016年,他在村裏搞起了大棚種植,一年下來,收入增加不少。

  “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展邦助説,“最怕因懶致貧,只要貧困群眾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幹勁,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近幾天,展邦助格外忙碌,因為這幾個月鄉里建立的4個農機合作社要合併為2個,增加18台農機合作社配套設備,並對要在合作社就業的新一批村民進行崗前培訓。“18戶貧困戶參與其中。”展邦助説。

  在展邦助的帶領下,過去兩年裏,阿拉力鄉1312戶5565人成功脫貧,5個貧困村整村退出。

 

 

[責任編輯:賈若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