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2019-06-01 10:44:00
來源:《求是》
字號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我們以這個題目進行集體學習,目的是加深對這一重大戰略的理解,明確思路,深化認識,切實把工作做好。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

  我一直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從世界各國現代化歷史看,有的國家沒有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農業發展跟不上,農村發展跟不上,農産品供應不足,不能有效吸納農村勞動力,大量失業農民涌向城市貧民窟,鄉村和鄉村經濟走向凋敝,工業化和城鎮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會動蕩,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裡面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領導體制和國家治理體制問題。我國作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有能力、有條件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順利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當前,我國正處於正確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的歷史關口。新中國成立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國際環境下,我們自力更生,依靠農業農村支援,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推進工業化,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依靠農村勞動力、土地、資金等要素,快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城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廣大農民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在這個過程中,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長期以來,我們對工農關係、城鄉關係的把握是完全正確的,也是富有成效的。這些年,我國農業連年豐産,農民連年增收,農村總體和諧穩定。特別是幾億農民工在城鄉之間長時間、大範圍有序有效轉移,不僅沒有帶來社會動蕩,而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步伐還跟不上,“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比較突出。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下決心調整工農關係、城鄉關係,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

  在現代化進程中,城的比重上升,鄉的比重下降,是客觀規律,但在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國情下,不管工業化、城鎮化進展到哪一步,農業都要發展,鄉村都不會消亡,城鄉將長期共生並存,這也是客觀規律。即便我國城鎮化率達到70%,農村仍將有4億多人口。如果在現代化進程中把農村4億多人落下,到頭來“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這不符合我們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樣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40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二、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概括,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其中,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總方針,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制度保障。

  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總目標來推進。長期以來,為解決好吃飯問題,我們花了很大精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取得了長足進步。現在,全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已超過6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7%,主要農産品每人平均佔有量均超過世界平均水準,農産品供給極大豐富。相比較而言,農村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差距相當大。農村現代化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還包括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我們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就是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我們一直強調,對“三農”要多予少取放活,但實際工作中“三農”工作“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我們要扭轉這種傾向,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幹部配備等方面採取有力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個字”的總要求,反映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本世紀初,我國剛剛實現總體小康,面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我們黨就提出了“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這在當時是符合實際的。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農業主要矛盾發生了很大變化,廣大農民群眾有更高的期待,需要對農業農村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産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從“生産發展”到“産業興旺”,反映了農業農村經濟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快優化升級、促進産業融合的新要求。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反映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質的提升,體現了廣大農民群眾對建設美麗家園的追求。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緊迫任務,重點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護和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從“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是要推進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現代化,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主要目的,從“生活寬裕”到“生活富裕”,反映了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是包括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是“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在“三農”工作的體現。我們要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三、堅持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

  我國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戶均耕地規模僅相當於歐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國的四百分之一。“每人平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是我國許多地方農業的真實寫照。這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各地都像歐美那樣搞大規模農業、大機械作業,多數地區要通過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規模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

  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我國很多村莊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風俗習慣、村規民約等具有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在實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時,注重發揮好德治的作用,推動禮儀之邦、優秀傳統文化和法治社會建設相輔相成。要繼續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和創新,並不斷總結推廣。

  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我們一開始就沒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鎮化,目的就是促進城鄉融合。要向改革要動力,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要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強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貧困村和所在縣鄉當前的工作重點就是脫貧攻堅,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我們將消除絕對貧困,但相對貧困仍將長期存在。到那時,現在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要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並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統籌安排。這個問題要及早謀劃、早作打算。

  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級黨委和黨組織必須加強領導,匯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力量。要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的作用,把鄉村黨組織建設好,把領導班子建設強,弱的村要靠好的黨支部帶領打開局面,富的村要靠好的黨支部帶領再上一層樓。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關係。

  第一,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遵循鄉村建設規律,著眼長遠謀定而後動,堅持科學規劃、注重品質、從容建設,聚焦階段任務,找準突破口,排出優先序,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成。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想在前面,切忌貪大求快、颳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翻燒餅。

  第二,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關係。黨中央已經明確了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各地要解決好落地問題,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實施方案。編制村莊規劃不能簡單照搬城鎮規劃,更不能搞一個模子套到底。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要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並善於總結基層的實踐創造,不斷完善頂層設計。

  第三,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從農業農村發展深層次矛盾出發,聚焦農民和土地的關係、農民和集體的關係、農民和市民的關係,推進農村産權明晰化、農村要素市場化、農業支援高效化、鄉村治理現代化,提高組織化程度,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要優化農村創新創業環境,放開搞活農村經濟,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要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援、市場監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進農村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還可能會經歷陣痛,甚至付出一些代價,但在方向問題上不能出大的偏差。有一條是我一直強調的,就是農村改革不論怎麼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糧食生産能力改弱了、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這些底線必須堅守,決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第四,增強群眾獲得感和適應發展階段的關係。要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補齊農村發展和民生短板,讓億萬農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科學評估財政收支狀況、集體經濟實力和群眾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投資規模、籌資渠道、負債水準,合理設定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發展階段,不能提脫離實際的目標,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