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邊疆黨旗紅】界碑下,老黨員楊天才的35年堅守

2019-05-31 19:5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楊天才在界碑前取了一捧土,給記者帶去北京。(何川 攝)

  楊天才在界碑前取了一捧土,給記者帶去北京。(何川 攝)

  1984年,在中國南大門、雲南邊境縣的薄竹菁村,硝煙散去不久,犧牲在邊境的烈士長眠於此,墳頭青草剛剛長滿。

  大概是這一年的五月,村民楊天才在家門口見了一個人——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外事辦主任楊文德。楊文德希望他擔負起橋頭苗族壯族鄉外事界務員的責任,因為他是“老兵”,是火線入黨、戰火淬煉過的中國共産黨員。

  時年剛滿30歲的楊天才站在家門口,回頭看看戰友墓地的方向,答應了。從那天起,楊天才再也沒有遠離這個村子,當起了沒有編制和酬勞的外事界務員。

  無聲守望,轉眼35年。一聲允諾易,卅年堅守難,與界碑相守了一萬兩千多個日夜,年老體邁的楊天才身後,留下無數動人心魄的故事……

墻上挂的斗笠、水壺,是楊天才巡護邊境的重要工具。(王莉莉 攝)

  墻上挂的斗笠、水壺,是楊天才巡護邊境的重要工具。(王莉莉 攝)

  十年 踩地雷墜崖生死一線

  外事界務員的責任是在邊境一線勘查、巡視,守護界碑,調解處理雙方邊民矛盾糾紛。從1984年到1994年這十年時間,楊天才踩過地雷,墜崖受過重傷,外出巡邏的每一天都是生死考驗。

65歲的楊天才還在做外事界務員,堅持巡護邊境線。(王莉莉 攝)

  65歲的楊天才還在做外事界務員,堅持巡護邊境線。(王莉莉 攝)

  一頂斗笠一個水壺,一根竹杖一把彎刀,這幾乎就是楊天才的所有裝備。每一個巡查界碑的清晨,楊天才告別妻兒,便獨自上路。其實當年沒有路,因為他走得多了,界碑與界碑之間才有了條小路。

  “1986年的一天,我巡查了有三、四公里遠的一個地方,不小心踩進路邊的草裏面,腳下感覺不對,知道踩到地雷了。我當時心臟咚咚咚直跳,冷汗直冒。看了一眼地形,左前方有一個兩米多的坎,我收腳同時向坎下面猛撲,人還沒落地,地雷就炸了,落了我一身的土。”楊天才説,幸虧當年的戰友教過他怎麼做,不然一條腿肯定廢了,命也不一定能保住。

  這次驚險過了沒多久,在137號界碑附近,楊天才從近四米高的山崖上跌落,小腿被樹枝扎穿。當時沒有電話,楊天才自己包紮好傷口,好不容易才爬回了家。

  楊天才的妻子何興珍帶著女兒,抱著兒子問他:“你不要命了,我跟兩個孩子怎麼辦?”此時,楊天才的女兒6歲,兒子才3歲。楊天才沉默,然後説:“我自己的事,我曉得。”

  後來,楊天才告訴記者他當年為什麼沉默:“踩到地雷的時候,我想到了部隊裏的兄弟。他們用命換來的土地,我活著就要守好。”

  就這樣,戰爭年代獲過三等功的民兵連副指導員楊天才,沒有拿一分報酬,幹了十年外事界務員。在這十年間,楊天才的兄弟姐妹走出村子,在鄉政府、信用社、教育等領域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楊天才選擇了自己的使命:留下務農,守望國門。

 1991年,楊天才第一次得到嘉獎。(王莉莉 攝)

  1991年,楊天才第一次得到嘉獎。(王莉莉 攝)

  廿年 秉持公正贏得邊民信任

  1994年,從第二個10年起,外事界務員有了每個月100元的生活補貼。

  “第二個十年,邊境慢慢恢復和平。和平了,邊民來往就多了,這時候我主要的任務就是調解糾紛。”楊天才説,放牛、伐木、耕地,過界這種問題很多,在不違法的情況,我説了兩邊的人都還是要聽的。

每天清晨,一河之隔的邊民紛紛涌入河口務工,晚上回去。90年代,河口在雲南有著“小香港”的美譽。(何川 攝)

  每天清晨,一河之隔的邊民紛紛涌入河口務工,晚上回去。90年代,河口在雲南有著“小香港”的美譽。(何川 攝)

  現年45歲的薄竹菁村治保主任張建春向記者講了一個楊天才當年的故事:“老楊是老黨員,敢擔責任,辦事公正,那時候在兩邊邊民心中的威望高。本村有一個不爭氣的青年偷賣了鄰居家的牛,然後偷跑到鄰國的邊民親戚家裏躲起來了。查明事實真相後,大家都束手無策。老楊打聽到了這個青年藏身的地方,帶兩個村民以邊民的身份過去了。他們找到這個青年後,好説歹説,真把人帶回國,交給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了。這件事,只有他能辦成。”

  這些年,楊天才調解好的、有記錄的邊民矛盾糾紛有300余件,盜林、盜獵事件100余件。村裏的小矛盾糾紛,楊天才很快調解好沒有上報的,有多少件他自己也數不清。

  “我是外事界務員嘛,就是做這個事的。我調解不好的,才跟上級報告。”楊天才説:“幹這個事,是黨的需要、國家的需要、群眾的需要。其他人不熟悉,只能我幹。”

  楊天才的一聲允諾,已不單是守望這片國土,還有守護這片土地上來之不易的和平。

河口縣城與越南老街一河之隔,邊貿繁榮。(何川 攝)

  河口縣城與越南老街一河之隔,邊貿繁榮。(何川 攝)

  卅年 拒賄賂鬥走私顯黨性

  楊天才的第二個十年是忙碌的十年,忙碌但是單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邊貿日益繁榮,新的考驗擺在了楊天才的面前。

  二十年如一日巡邊護碑,楊天才對這段邊境線的每一個石頭、每一棵樹、每一條小路都瞭如指掌。但是,最難掌握的是人心。進入第三個十年,邊境上走私、販毒、拐賣婦女的犯罪行為屢屢出現。

  楊天才説:“我巡查到有可疑人員越界的時候,能做的就是儘快上報給我們國家的有關部門。特別是那些販毒的,我不正面跟他們鬥,躲起來觀察,確定了然後上報。”根據楊天才觀察彙報的線索,當地邊防派出所一共成功破獲了販賣毒品、黃金和拐賣婦女案42件。

  整天跟犯罪分子鬥爭,他不怕,也不想想家人的安危嗎?

  楊天才説:“我也曉得幹這個工作招人恨,做這個事情我也害怕,但是害怕也要做嘛。村裏有個老朋友約我去跑邊貿,一趟下來就能掙我一年的收入還要多,我沒答應。有走私犯給我十幾萬讓我不要説出去,我沒答應,因為我是共産黨員。”

  採訪當天記者看到,楊天才這三十多年住的還是60年代由倉庫改建而成的老屋,下過雨後,地面陰冷潮濕。墻上依稀可見當年的紅色大標語,屋裏的桌凳都已殘破不齊。

  我們猜想,當他拒絕犯罪分子賄賂時,內心是否掙扎過?楊天才笑著説:“那點錢算不上什麼考驗,這幾十年,比那麼更大的事都過來了,那點事不用想那麼多。”

  這些年來,楊天才的大女兒在縣城小學當一名普通老師老師,兒子在縣城幫別人開車,都成家了。楊天才説:“這些年,我兒子沒有正式工作,一家人在縣城裏住公租房,生活要苦一些。女兒有工作,自己買了房子,原本要好過些,可惜前幾年我女婿生病走了。前些天,外孫女得了重病,孤兒寡母也苦得很,我下去醫院裏守了兩個月,孩子救回來了……”説到這兒,楊天才的眼淚落了下來。

  橋頭鄉的幹部們説,他們第一次見老楊落淚,以前從來沒聽老楊談起過這些,他從沒跟組織提過家裏的困難,也沒要過任何東西。

  在第三個十年裏,“全國十佳衛國戍邊英模”、“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接踵而至。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接見他時的照片,至今還挂在他家中最顯眼的位置。從北京回來,楊天才放下榮耀,一如三十年前那樣,繼續默默守望著中國的南大門,轉眼又是五年。

  楊天才對記者説,“你別看我家簡陋點,我很滿足了。我們老兩口嘛,這輩子就在這山裏過。外事界務員這個工作,一直幹到我走不動了再説。(記者 何川 王莉莉)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