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力弘揚“曲周精神”

2019-05-31 14:10: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愛國奮鬥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1973年至今,46年來,從改土治鹼到科技小院,中國農業大學師生紮根燕趙大地,高揚“責任 奉獻 科學 為民”的“曲周精神”,服務鄉村振興、培育時代新人,形成了獨具中國農大特色的實踐育人模式,詮釋了當代知識分子“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的精神追求。

  46年來,中國農大人在曲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曲周精神”秉承中國農大百年曆史積澱,以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敢為天下先的創新追求、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創新魄力,深刻詮釋了“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訓,是新時代師生“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的生動寫照。

  責任,源於解民生之多艱的篤定信念。紮根曲周的中國農大師生時刻以聽從黨的召喚、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擺在最高位置,以破解農業科技難題、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己任。

  奉獻,源於無私無畏的使命傳承。紮根曲周的中國農大師生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總是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鞠躬盡瘁、忘我工作,為了曲周的事業不求回報、持續接力、默默奉獻、砥礪前行,用自己的言行生動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和要求。

  科學,源於對農業發展的不懈探索。紮根曲周的中國農大師生始終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於創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三農”事業發展,在農業科技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為民,源於不忘初心的執著情懷。紮根曲周的中國農大師生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保持著與農民、與群眾的密切聯繫,真心實意地為農民、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當年,貧困落後、低産缺糧的曲周,全縣耕地平均畝産僅在100公斤左右;而今,曲周已是走在全國農業發展前列的“噸糧縣”。

  當年,曲週一窮二白,經濟發展滯後於全市其他縣區;而今,曲周已是“科技創新之星”,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當年,“黃淮海”平原科技攻關會戰的前沿戰役聲名響徹雲霄;而今,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戰略,中國農大再次和曲周攜手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範縣,打響一場新的“黃淮海”科技攻關戰役。

  46年,“曲周精神”代代傳承。時間在變,問題在變,環境在變,人也在變,可貴的是,曲周和中國農大的合作關係沒有變,“責任 奉獻 科學 為民”的精神內核沒有變。正是這種變與不變,譜寫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愛國奮鬥、科學報國”的壯麗詩篇。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