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河北曲周:研究生駐村助農“種小麥”

2019-05-31 14:0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石家莊6月2日電(記者范世輝)麥收在即,河北省曲周縣第四疃鎮王莊村的一個農家小院裏,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張書華和同學們帶著村裏幾個群眾,正在對著一堆堆麥穗統計數據。“這些是我們前幾天從143塊地裏採集來的4290個麥穗,要數出來每個麥穗上的小麥粒數。”張書華説,他們在對這100多個地塊的小麥分別進行測産,為今後的學術研究和農技推廣提供第一手的數據資料。

  張書華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王莊科技小院”負責人。説是科技小院,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家院落挂個牌子。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副站長、副教授張宏彥説,科技小院是中國農業大學建設在農村生産一線,集農業科技創新、示範推廣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基層科技服務平臺,研究生們要在這裡完成學業,還要在本地推廣農技,導師則會經常過來駐村進行指導。

  自中國農大2009年在河北曲周縣建立第一個科技小院以來,目前全國18所涉農高校、科研院所在全國建了81個科技小院,先後在全國農村推廣整合適用性技術模式44個,同時也為高校及科研院所培養出200余名高素質、應用型研究生。

  “王莊科技小院”是2011年成立的。張書華2016年3月份來到這裡,是小院第五代“掌門”。堂屋裏面,比較大的那間是“工作室”,裏面的小間是臥室、廚房和餐廳。相比四鄰新裝修的房子,小院明顯破舊。

  “白天去地裏查看莊稼長勢,採集數據,晚上回來整理資料、寫日誌。隨著農時的變化,還要經常搞一些農技培訓。”張書華説,自己從去年3月份一直住到11月份,後來去北京上課,今年3月1日又回來,一直住到現在。

  從一開始生活工作環境不適應,到現在對村裏每家每戶每塊地什麼情況非常熟悉,農戶們也對這個外地來的學生服了氣。

  5月22日,曲周縣出現強降雨和大風天氣,小麥出現不同程度的倒伏。然而王莊村按照科技小院推廣的實施精量播種、水肥後移等技術的地塊,小麥卻依然挺立未倒。5月24日,第四疃鎮政府在王莊村搞了一場觀摩會,農戶們都紛紛稱讚。

  在張書華的電腦裏有這樣一個表格,一共是98個格子,顯示分成了15組。張書華説,98個格子就是科技小院搞的500畝示範方裏的98塊地,為了方便統一管理,他們把相鄰地塊合併,分成了15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牽頭推廣農業種植技術。“看,這塊地沒有按照我們提供的技術管理,結果前幾天小麥倒伏得不輕。”張書華指著一個格子説。

  “示範方裏的小麥精量播種時省了一部分種子,水肥後移省了一次澆水,測土配方施肥減少了肥料使用量。可以預測,過些天夏收後小麥産量一齣來,效益絕對可觀,農民會越來越相信科技種田的必要性。”張書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