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海青浦區法院西虹橋法庭:優質司法優化營商環境

2019-05-30 09:3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看到展區旁邊就有個法庭,不少人還挺驚訝的。”法官助理尹強説。不久前,記者到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西虹橋人民法庭採訪,恰逢上海車展,上海國展中心內人頭攢動,在法庭所在片區,路過的展商和工作人員,不時駐足,投來好奇的目光。

  西虹橋法庭成立於2018年10月8日,法庭面積不大,僅400多平方米;人也不多,法官和法官助理加起來一共6人,但功能卻很齊全,從法律諮詢到司法審判,司法服務的全流程都能覆蓋。

  “這是我們的訴訟文書智慧輔助書寫系統,只要填寫一些基本資訊,就能自動生成起訴狀”,法庭門口,設置了一個小型的訴訟服務中心,兩個來自上海高校法律院係的大學生正坐在前臺,處理法律文書,尹強介紹,“不會操作的話,志願者們能為當事人提供雙語指導,填寫完提交,掃描二維碼就立案成功了。”

  成立6個多月,法庭共收案270件,審結180件,其中涉外商事案件18件,“我們主要受理青浦法院管轄的涉會展業、涉國家會展中心的民商事案件,以及涉外性質的商事案件。”法庭庭長吳小國介紹,受理的案件涉及買賣、承攬、展覽、建設工程、房屋租賃等多種類型,標的總額達4.2億元。

  “通常來講,展會週期短、人員流動性強,一旦發生糾紛,參展主體非常看重糾紛解決的時間和成本。”吳小國説,基於中外參展主體的司法需求,西虹橋法庭成立之後,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原則,突出快速處理,而且最大限度方便當事人,“隨時安排調解,只要當事人願意,隨時可以開庭。”

  去年10月25日,一場展會臨開幕前,法官黃潔亭接了個電話,一家來自加拿大的水産公司與某代理商産生了合同糾紛,公司負責人在網上看到法庭的訴訟熱線後來電諮詢。“案件進來之後,我們會根據訴訟流程來處理,但是涉展會的案子,通常走綠色通道,盡力快速化解,確保展會順利舉行。”黃潔亭介紹,涉外主體如果走訴訟途徑,涉及公證認證,時間很長,法庭建議當事人走訴前調解程式。

  2018年10月29日,原告委託人提交訴狀,進入訴前調解程式,法庭幹警們來到了被告公司正在搭建的展臺現場,“當事人很驚訝,怎麼會有法官介入這起糾紛。”黃潔亭説。經過反覆協調溝通,雙方達成和解,“到履行完畢,一共就用了8天,後來,原告還寫了封郵件表示對法庭的感謝。”

  為了做好調解工作,西虹橋法庭還引入了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中國國際商會上海調解中心、徐涇鎮(進口博覽會)聯合調解中心等四家調解機構,建立起訴訟與非訴訟相結合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到目前為止,法庭所有受理案件中,調解、和解撤訴的案子佔到了總數的近70%,案件的平均審理天數46天,2019年的同期結案率達到100%。

  會展行業的案件主要集中在布展撤展階段侵權糾紛、違約糾紛、採購商與參展商間的合同糾紛、受展會影響的合同糾紛等類型,對此,他們也有針對性地對展館管理方、展會舉辦方與參展商發出司法建議,提醒相關主體規範展會參展內容、及時糾正不當行為、完善風險管理制度、提升員工的法律意識等。

  “我們將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以優質司法優化營商環境,為進博會順利舉行提供法治保障。”上海青浦法院院長麥玨表示。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30日 19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