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更堅實步伐

2019-05-27 14:1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要深刻把握和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有效解決創新發展中的問題,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更加實實在在的步伐。

  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界主要國家抓緊制定新的科技發展戰略,搶佔科技和産業制高點,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誰動作快,誰就能抓住先機。在此背景下,我們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隨著我國科學水準、技術水準、産業水準日益提高,在一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這些年來,我們著力推進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化學、材料、物理等學科居世界前列,悟空、墨子、慧眼、碳衛星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一些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為我國開展世界級科學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質技術基礎;著力推進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戰略高技術研究,載人航太和探月工程取得“天宮”“神舟”“嫦娥”“長征”系列等重要成果;著力引領産業向中高端邁進,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整合電路製造、C919大型客機、高檔數控機床、大型船舶製造裝備等加快追趕國際先進水準;著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形成系統佈局,在科技計劃管理、成果轉化、評價獎勵等方面大膽改革,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顯著增強,科技創新人才加速集聚成長。我國科技實力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跨越,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最重要的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當前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從總體上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明確我國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實現優勢領域、關鍵技術重大突破,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

  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的最大優勢和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這一法寶,今天我們推進科技創新跨越也要依靠這一法寶,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在關鍵領域和卡脖子的地方,可以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為攀登戰略制高點、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提供支撐,加快補齊創新短板。

  掌握創新發展的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準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準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資源,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為此,要實施多項舉措,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啟動“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瞄準國際科技前沿佈局一批實力更加雄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國家實驗室。

  抓住科技革命機遇建設網路強國。近年來,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共同構成高度活躍的新興産業族群,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企業生産方式等,大數據成為寶貴的生産要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資訊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産要素和社會財富,資訊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我們要抓住數字化轉型的歷史潮流,大力建設網路強國。

  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我國人力人才資源豐富,這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構成創新驅動發展的最有力支撐。無論是從R&D人員總量看,還是從高品質人才培養看,我國的人才供給規模優勢都比較突出。只要把雄厚的科技人才隊伍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就一定能創造更多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把我國創新發展水準提升到新高度。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處理好一些重大問題。

  其一,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打通從科技強到産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要探索建立高效協同的創新體系,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解決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在哪”“成果如何用”等問題,培育産學研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

  其二,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要激活和發揮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徹底改變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格局,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強化科技資源統籌配置;要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

  其三,把握科技創新與全面創新的關係。紮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著力在科技創新上實現新突破,也要著力推進全面創新。科技創新是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經濟品質、提升國家硬實力的直接因素。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到現代化建設整個進程和各個方面。同時,還要推進實踐基礎上的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制度創新是理順體制機制、增強創新激勵、提升創新績效的關鍵,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保持改革創新氛圍的不竭精神動力。

  其四,把握深化改革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打過一個生動的比方: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係。我們要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點火係,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因此,我們要下決心破除一切不利於創新驅動發展的屏障和藩籬,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産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産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於出創新成果、有利於創新成果産業化的新機制,實現創新、改革、增長之間的良性迴圈。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上海財經大學 單飛躍 熊湘怡)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