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2019-05-26 19:5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全媒頭條)(1)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清晨從上海浦西第一高樓白玉蘭廣場俯瞰浦東陸家嘴金融城樓群(2018年11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新華社上海5月26日電 題: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姜微、姚玉潔、潘旭、賈遠琨

  鮮艷紅旗插滿街頭,學生給解放軍送上花朵,火熱的標語洋溢著喜悅:“大上海翻身了!”“我們的好日子來了!”

  1949年5月27日,上海回到人民的懷抱。28年艱苦卓絕,中國共産黨從石庫門出發,領導人民迎來紅旗漫卷的革命勝利。

  70年風雨征程,中國共産黨以人民為中心的錚錚情懷,擲地有聲;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執政初心,始終如一。

  (新華全媒頭條)(2)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遊船經過上海外灘建築群(2018年11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人民至上,勝利之道

  5月的外灘,陽光和煦,清新明媚。遊客在江畔,看一江春水奔向大海。不遠處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三塊巍峨雄偉的槍狀塔體,追念著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人民解放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烈。

  豐碑無言,誓言有聲。

  (新華全媒頭條)(4)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這是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上海市解放後,不驚擾上海市民,不住民房,露宿街頭(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70年前的5月27日清晨,上海市民打開家門,發現解放軍戰士們和衣睡在馬路上。

  被稱為“瓷器店裏打老鼠”的上海戰役,是解放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打的不僅是一場軍事仗,也是一場出色的政治仗;不僅要消滅敵人,還要保全城市,更要爭取人心。打勝仗的軍隊睡大街,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為了保護人民生命財産,解放上海選擇了代價更大、在吳淞‘硬碰硬’的作戰方案。進城後,戰士們嚴守紀律,不管下雨還是生病,不進民宅,不擾市民,‘天王老子也不行’!”92歲的老戰士鄭國芳説。

  “人民軍隊愛人民。一個個歷史細節告訴你,共産黨為什麼贏了,共産黨是怎麼贏的。”《戰上海》作者、著名軍史學家劉統説。

  (新華全媒頭條)(3)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這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外景(2017年10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在解放軍將士露宿上海街頭的同時,40輛卡車裝載著4億元人民幣陸續抵達上海。但人民幣流通的一大難題是,要不要收兌市民手中的金圓券?此前,國民黨為了攜財逃跑,瘋狂發行金圓券吸幹了市民手中的黃金、銀元、外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民不聊生。收兌形同廢紙的金圓券,相當於共産黨要為舊政權的巧取豪奪“埋單”。

  砸鍋賣鐵,也不能讓老百姓餓肚子!“如果我們連這樣的責任都不敢承擔,就不是真正的共産黨!”當時的上海財經委主任果斷拍板,按照人民幣一元折金圓券十萬元兌換,短短數天就兌出人民幣3.5億多元。

  (新華全媒頭條)(5)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5月20日,觀眾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拍攝展品。當日,“上海解放70週年——上海珍檔發佈”活動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重溫歷史,我由衷佩服共産黨人。他們有一種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不被任何困難嚇倒。更重要的是,他們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誠贏得了上海人民的擁護。”劉統説。

  70年滄海桑田,執政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始終不變。

  (新華全媒頭條)(6)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2013年8月31日,上海董家渡18號地塊搬遷居民向歡送人群招手致意。當日,上海黃浦區董家渡18號地塊首批居民集體搬遷。新華社發(郭長耀 攝)

  2019年2月22日,靜安區百年張園首批居民集中搬遷;3月2日,楊浦區定海126街坊二次徵詢成功;3月9日,上海黃浦區喬家路地塊一輪意願徵詢成功……有“天下第一難”之稱的舊區改造在上海加速推進,中心城區今年計劃完成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50萬平方米,涉及約2.5萬戶。

  (新華全媒頭條)(7)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上海市適存小學學生放學後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花樣跳繩(2019年3月20日攝)。當日起,上海全市小學將免費課後服務延時至下午6點。新華社記者劉穎攝

  今年,上海聚焦養老體系和養老服務、幼兒托育和青少年教育、舊區改造和歷史風貌保護、鄉村振興等“老小舊遠”問題,攻堅民生“小事”,辦好民心“大事”,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新華全媒頭條)(8)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上海華怡小區一位居民搭乘加裝的電梯(2018年6月26日攝)。2018年,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寺街道美麗園居民區裏的華怡小區3幢6層居民樓加裝電梯工程全部完工,並交付使用。新華社記者 胥曉璇 攝

  70年間,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從3.9平方米,增至去年的34平方米;每人平均綠化面積由0.132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相當於從“一雙鞋”擴至“一間房”。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寥寥數百元增至2018年的6.4萬多元。

  (新華全媒頭條)(9)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這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新華社發

  5月20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大戲在上海首演,以解放上海地下工作者李白烈士為原型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讓現場觀眾熱淚盈眶。撫今追昔,人民不會忘記,黎明破曉前犧牲的千千萬萬個共産黨人;人民也不會忘記,70年崢嶸歲月,一代代共産黨人傳承紅色基因,為著人民的福祉傾情奉獻、奮鬥不息。

  (新華全媒頭條)(10)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這是2017年12月23日拍攝的位於上海外灘的上海海關大樓。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克難奮進,打造一個“新世界”

  悠揚的鐘聲響起,莊重的上海海關大樓沐浴在晨曦中。浦江對岸,陸家嘴金融城鱗次櫛比的高樓拔地而起,上海中心如巨龍般盤旋而上,直衝雲霄。

  作為國門象徵,90多歲的上海海關大樓見證了滄桑巨變。1950年,舊中國末任外籍總稅務司李度離任前妄言:“離開了我們,你們海關就要垮了,鐘樓就要啞了!”今天,雄渾的鐘聲予以最有力的回答:2018年,上海口岸進出口貨物總值達8.53萬億元,佔全國的27.9%,成為全球最繁忙的口岸之一。

  “共産黨軍事一百分,經濟只能得零分”“解放軍進得了上海,人民幣進不了上海”……“解放初,不甘失敗的國民黨和大資本家嘲笑共産黨是‘土包子’,管不好大上海。事實證明,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上海市檔案館檔案專家張姚俊説。

  上海軍管會成立的第一戰,就是“銀元之戰”。由於國民黨搬空國家銀行儲備,卷走大部分財富和物資,解放後投機商借機操縱市場,物價飛漲。上海軍管會堅決打擊銀元投機,查封“黃牛”大本營,懲辦一批違法犯罪分子,銀元價格應聲而落。在隨後的“米棉之戰”中,上海在中央支援下,調集全國物資打擊投機商,迅即穩定市場。“經濟戰線的淮海戰役”,贏了!

  (新華全媒頭條)(11)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廈和上海中心大廈沐浴在晨光之中(2018年11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在經濟困局中探索破局之道,上海是一以貫之的‘試驗田’。在接管上海的過程中,共産黨探索總結出一系列財政、金融、城市管理的制度和方法,這些經驗在很大程度上運用到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政策法規和城市管理。”劉統説。

  篳路藍縷,百折不撓勇向前。作為經濟重鎮,改革開放以來,從浦東開發開放到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作為“拓荒牛”繼續承擔“先行者”“排頭兵”的使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創造了無數個“全國第一”。

  (新華全媒頭條)(12)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這是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2018年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首家外商獨資醫院、首家外商獨資金融類投資性公司、首家外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上海自貿試驗區始終扮演著“開路先鋒”的角色。浦東新區區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杭迎偉説,上海自貿區設立5年多來,先後推出兩輪54項擴大開放的措施,在近40個領域集聚了一批首創性的外資項目。如今,改革的“苗圃”枝繁葉茂,負面清單、證照分離等百餘項制度創新成果已向全國11個自貿區複製推廣。

  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不停步。上海“一網通辦”政務服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一系列有力舉措使政府服務的效率更高、企業發展的生態更優、百姓生活更便利。

  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建設“特殊經濟功能區”,上海正緊鑼密鼓開展增設自貿區新片區工作;科創板發行審核籌備工作加速推進,已有70余家科創板申請企業回復首輪問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綱要出臺,將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樣板間”……如今,中央交給上海新的三項重大任務正快馬加鞭。高擎改革開放大旗,上海向世界呈現了一個生機勃發的國際大都會。

  (新華全媒頭條)(13)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這是2018年11月9日航拍的上海國家會展中心。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

  壯行未來,舍我其誰立潮頭

  70年前,人民解放軍31軍93師279團二營副營長王昭堃率領前衛營攻下浦東金家橋。70年後,90歲的老人從福建來到上海重遊戰地,昔日偏僻農村已成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讓他感嘆“換了人間”!

  致敬歷史,是為了壯行未來。每人平均GDP剛剛邁過2萬美元、進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的上海,正向著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弄潮出海,駛向深藍。

  ——商通四海、人聚萬邦,堅定不移走開放路、打創新牌。

  2018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展現中國主動開放的胸襟和自信。如今,國家會展中心“四葉草”正在籌備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讓四海賓朋分享中國機遇、中國紅利。

  目前,上海有外資企業5萬多家,其中跨國公司總部677家、外資研發中心444家;在滬工作外國人才達到21.5萬人。通過實施“擴大開放100條”,一批標桿性、首創型的外資項目落地上海,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持續增強。

  (新華全媒頭條)(14)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幹線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成功(2017年5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追求卓越,對標最高,不斷提升創新策源能力。

  兩年前,首架國産C919大型客機騰空而起;今年,中國商飛公司計劃再投入3架飛機進行首飛試飛。“如果不飛翔,怎知藍天的廣闊?”試飛員徐遠征説,“會有越來越多中國人自己造的大飛機衝向雲霄!”

  (新華全媒頭條)(15)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雪龍號”停泊在碼頭上(2018年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當年突破封鎖,自主研發;如今瞄準頂尖,轉化為硬核生産力。大型LNG船、‘雪龍2’號科考船……每一個高科技精品都是上海創新突破的新名片。”有“中國第一廠”之稱的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資深專家張申寧説。

  (新華全媒頭條)(16)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五隻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2018年11月27日攝)。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孫強研究員與劉真研究員、張洪鈞研究員合作,三個研究團隊經過三年努力,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成功構建了世界首例核心節律基因BMAL1敲除獼猴模型。新華社發(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供圖)

  國際首個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原創新藥完成臨床試驗,克隆猴“中中”“華華”呱呱墜地,國際首次人工創建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率先建立千米級高溫超導帶材應用示範項目……創新活力迸射,創新資源涌流,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向著自主創新的神秘領地,縱橫馳騁。

  (新華全媒頭條)(17)風雲激蕩見初心——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這是從上海浦西白玉蘭廣場頂樓俯瞰晨曦中的外灘和陸家嘴(2018年11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代表中國,競逐世界,新時代“闖”出新天地。

  “上海聲音”“上海價格”逐漸唱響世界舞臺。上海原油期貨上市短短幾個月,交易量就超過迪拜阿曼原油期貨合約,成為僅次於紐約、倫敦的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合約。目前,“上海油”日均交易額超千億元,紐約、倫敦兩地的亞洲交易時段交易量明顯上升,三地價格聯動初步形成,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企業簽訂以“上海油”為定價基準的貿易合同……

  長江出海口,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化碼頭上,巨型橋吊、無人駕駛車輛晝夜不停,成千上萬的集裝箱裝上巨輪從這裡遠航。(記者桑彤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