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世界高海拔第一長隧,讓2小時穿山之旅縮短至20分鐘

2019-05-26 11:52:00
來源:中國鐵路
字號

  中國鐵路

  從無到有歷經百年

  建設每條線路都有其特殊的意義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個“傳奇”

  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

  關角隧道

  關角

  藏語意為“登天的梯”

  可見其地勢的雄偉險要

  關角山

  是柴達木盆地之間的天然屏障

  關角隧道

  是通過柴達木進入青藏高原的“東大門”

  也是內地通往拉薩的必經之路

  為了翻越天險

  1958年正式開工建設老關角隧道

  由於受到當時艱苦自然環境

  施工技術條件等因素的制約

  1961年工程被迫停工

  輾轉到了1974年再次復工建設

  直到1982年才正式通車

  老關角隧道全長4.1公里

  平均海拔3600米

  前後建設歷經25年

  作為青藏鐵路西格段的重點控制性工程

  承擔著時代重任和歷史轉折

  建設者們充分發揚了

  “團結、奉獻、吃苦、創業”的卓越品質

  為青藏鐵路塑造了一座永久的精神豐碑

  關角山展線

  曾是中國展線最密集的地方

  也是老關角隧道的一大特色

  正是這個特色

  成為當時青藏鐵路運輸的“瓶頸”

  從老關角隧道口算起到察汗諾結束

  共有3個車站

  其間有4組展線橫臥於此

  兩個8字形展線

  一個螺旋形展線

  一個馬蹄形展線

  這一條條看似距離不長的展線

  火車卻要在其中盤山而行近2個小時

  老關角隧道內

  常年陰冷、潮濕

  到了冬天極其寒冷

  最冷時隧道內達零下40多攝氏度

  導致隧道內滲漏水結冰

  形成“倒金字塔”狀冰柱、冰錐

  懸挂于洞壁

  威脅著列車運作安全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

  關角隧道養護工區的職工

  每天利用固定的“天窗”時間

  帶著2米長的冰鏟、鎬頭、手電筒

  進入隧道內清除積冰

  他們穿梭在缺氧而寒冷的隧道裏

  將一袋袋裝滿冰塊的編織袋扛出隧道

  清除可能影響列車運作的障礙

  確保行車安全

  舊貌換新顏

  歷時7年的攻堅克難建設

  2014年12月28日

  新關角隧道正式開通

  新關角隧道全長32.69公里

  平均海拔3500米

  採用兩條線間距40米

  分離式平行單線隧道結構

  無砟軌道和整體道床設計

  中國鐵路高原隧道長度首次突破30公里

  開創了高海拔地區修建超長隧道的先例

  也是目前世界高海拔第一長隧

  相比于

  老關角隧道的列車運作速度

  新關角隧道

  由原來的時速60公里提升到時速140公里

  通過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20多分鐘

  大大提高了青藏鐵路的運力

  新關角隧道的開通

  降低了鐵路職工的勞動強度

  極大地改善了作業條件和工作環境

  在日常維修中

  鐵路職工可乘坐軌道車進出隧道

  運用軌道檢查儀鐳射測距儀

  等先進設備開展作業

  新老關角隧道的變遷

  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

  青藏鐵路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

  新關角隧道的建成通車

  充分印證了青藏鐵路

  在運輸方式設施設備

  科技創新運營管理等多方面的

  不斷發展和進步

  成為高原鐵路建設運營史上的典範

  《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新媒體中心

  青藏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攜手呈現

  文字:馬建林 李志彪 李亞倩

  圖片:李志彪 韋鵬程

  視頻:韋鵬程

  封面:喬謙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