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身體力行為人民,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

2019-05-24 16:30:00
來源:齊魯網
字號

1124522693_15584089306661n.jpg

  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已有700多年曆史了,2017年實現了整村脫貧。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查看村容村貌,詢問舊房改造、村落環境整治等情況。紅軍烈士後代、退伍軍人孫觀發和一家老小歡迎習近平總書記到他家做客。習近平總書記看了廚房、臥室、後院、廁所,對他家住房和衛生改善情況表示滿意。隨後,習近平總書記同他一家和鎮、村幹部圍坐在一起話家常。聽説孫觀發一家去年收入7萬多元,家人既有在外打工的,也有在家門口就業的,孩子們照看和上學都有保障,他十分高興,説只要跟著共産黨走,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實現,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眾所週知,解決民生問題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績。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自身的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VCG11493944555.jpg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從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鄭重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情昭告全黨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是人民,身體力行的是為了人民。目前隨著精準扶貧脫貧工作的深入開展,不斷有老區人民都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行百里者半九十”,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精準扶貧脫貧工作只有連續的起點。由於地理條件和歷史因素的限制,一些老區的脫貧工作,在成效上還是存在著相對的不足,而這就需要老區群眾,尤其是老區的地方黨委政府要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同時開拓思路不斷創新,腳踏實地開闢精準扶貧新路徑。

  實現貧困群眾的脫貧只是擺脫落後的一個階段性目標,如何能夠把黨中央對老區人民群眾的關愛化為更大的前進動力,徹底擺脫制約性因素羈絆,實現經濟發展、文明進步的全面小康社會,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VCG111147114592.jpg

  在筆者看來,一方面老區地方黨委政府要針對當地實際情況和扶貧脫貧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弱項,提出更為具體和詳實的可行性舉措。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在培育老區特色産業、建設老區特色小鎮、發展老區旅遊産業、保護老區生態環境等方面,也應具有前瞻性眼光,並針對脫貧攻堅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更為深入地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匯聚磅薄之力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

  總而言之,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就是奮鬥者的時代。老區人民群眾也一定能夠把黨中央這份殷切關愛轉化為強大動力,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前途緊緊相連、將個人夢與中國夢緊緊相連,用奮鬥譜寫出新時代更加壯麗多彩的樂章。(文/呂海峰)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