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是我們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
原標題:中國共産黨是我們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
在不少民營企業,非公黨建蓬勃開展,在增強企業組織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同時,為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圖為福建省寧德市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産線工人在潔凈自動化電芯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發
江蘇省盱眙縣把茶産業作為精準脫貧的戰略性産業發展,帶動當地貧困居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圖為當地茶園一景。新華社發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
1954年,毛澤東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莊嚴地宣佈:“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産黨。”這一重大政治結論客觀真實地反映了自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為實現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因為有中國共産黨這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當代中國,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前提,是應對前進道路上必然會出現的各種風險挑戰的定海神針,也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政治保障。
中國共産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代以來,中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從此,實現國家統一、建立民主政治、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文化興盛繁榮,等等,就成為中華民族的執著追求和崇高使命。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赴後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和各種各樣的嘗試,然而終究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中國共産黨一經成立,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實現共産主義這個遠大理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統一起來,把黨的命運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繫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弱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轉變。正因為中國共産黨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成為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從而匯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磅薄力量,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畫好黨群關係同心圓。中國共産黨牢記“一滴水回到大海永不乾涸”的哲理,黨員、幹部來自群眾,必須回到群眾中去,畫好黨群關係同心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什麼是同心圓?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在黨群關係同心圓中,黨是領導核心和圓心,代表了人民群眾共同的思想和政治基礎。黨的各級組織越是善於通過與人民群眾協商達成共識,就越能夠找到人民群眾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鞏固領導核心地位;黨越能通過千百條線索同人民群眾聯繫起來,越能照顧到最大差異性;管黨治黨和治國理政越能貫通聯繫群眾的通道,半徑就拉得越長,同心圓就畫得越大,就越會形成更強組織力和凝聚力。
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保障。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此,黨的命運與新中國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關聯在一起,黨興則國興,黨強則國強,黨的領導力鑄就了國家能力。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只有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才能在更高水準上實現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才能進一步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才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黨制度,要與這個國家追求的發展目標相適應,與這個國家人民的現實期盼相適應,與這個國家的文化背景相適應。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我國土壤中“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它既不同於蘇聯的一黨制,也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多黨制,最能代表和實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産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能夠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鬥;能夠通過制度化、程式化、規模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中國共産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帶來的物質福利與精神愉悅。發展為了誰、依靠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觀和其他政黨發展觀的本質區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中國共産黨關於發展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宣言書。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這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其中,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協調是發展的前提,綠色是發展的方向,開放是發展的基礎,共用是發展的目標。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共用,匯成一句話就是人民至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既重視“做大蛋糕”,也重視“分好蛋糕”,不斷推進公平正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讓每一個人都不掉隊,審時度勢地推進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變,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中國共産黨善於培養使用各方面優秀人才,更好實現治國理政目標。中國共産黨是一個大黨,中國是一個大國,大黨治大國需要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的優秀人才。因此,既要用選舉的方式,也要用選拔的辦法把一些好幹部挑選出來,輸送到治國理政各種崗位上去。中國數千年來對政治人才既重視一定範圍的“選”,也重視“舉”,發現並啟用了一大批治國理政的優秀人才。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在這個使用幹部的問題上,我們民族歷史中從來就有兩個對立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賢’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親’的路線。”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任人唯賢”的組織路線,更好地發揮人民主體作用,依靠民主和法治程式,把優秀的政治人才培養起來、選拔出來、使用起來、管理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類人才各得其所,把社會主義國家治理好、建設好。
中國共産黨是一個勇於自我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一個長期執政的黨要經常搞好大掃除,才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因此,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共産黨提出“黨要管黨”,改革開放以後又提出“從嚴治黨”,黨的十六大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寫進黨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以“打鐵必須自身硬”為邏輯起點,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形成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融為一體的“大黨建”格局,努力建設世界上最強大的一個政黨。
中國共産黨堅持以自我革命推進社會革命,有效推進社會治理。中國共産黨歷經磨難、曲折,依舊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要歸功於黨高度重視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這兩個傳家寶。中國共産黨把政治建設的成果變成正義的力量,把思想建設的成果變成真理的武器,再把正義的力量和真理的武器交給人民群眾,最終匯聚為推動社會革命的不竭源泉。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産黨綱領》就鄭重提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現社會革命。而每一次社會革命的結果,都必然把真理的武器成功轉化為中國共産黨人自我革命的武器,必然把正義的力量成功轉化為中國共産黨人自我革命的動力,如此迴圈往復,生生不息,螺旋上升。在黨全面領導社會治理的過程中,中國共産黨的政治功能為社會治理提供了方向,中國共産黨的服務功能讓社會治理充滿活力,中國共産黨強大的組織力為社會治理提供了秩序,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大格局。
中國共産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在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和實踐中,有國強必霸的傳統。而中國共産黨秉承五千年中華文明與智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於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等,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以親、誠、惠、容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以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實現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彼此一律平等,互為權利和義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歷史已經證明了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未來將繼續證明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只要我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中國共産黨必然會實現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大同的偉大使命,推動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續寫新篇章、進入新佳境。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祝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