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今日視點:證監會發出動員令上市公司提質行動計劃將開啟

2019-05-13 17:33:00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作者:董少鵬

  5月11日,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表了長達6000多字的講話,聚焦上市公司治理和完善監管,提出將實施提高上市公司品質行動計劃。這是證監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資本市場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對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一次總的部署,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

  第一,這篇講話雖然是以上市公司問題為重點,但涵蓋面很廣,與近期經濟形勢和所有改革舉措緊密結合。

  在談到資本市場與穩定經濟增長的關係時,易會滿表示,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3600多家上市公司就是中國經濟的“成分指數”,整體上反映了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在談到資本市場與經濟轉型升級的關係時,他提出,資本市場在優化資本形成機制、健全産權制度、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市公司是經濟發展動能的“轉換器”。

  他還特別提到資本市場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方針的情況。目前,民營上市公司共2544家,佔比從2012年的55%提高到目前的70%,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中民企佔比達75%。

  他的這番表述,充分肯定了資本市場創立近29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績,進一步闡明瞭上市公司群體與整體經濟的關係,有利於增強各市場主體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信心。

  在談到上市公司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綠色發展、“一帶一路”、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軍民融合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時,易會滿將上市公司比喻為“先鋒隊”。這既是肯定,也是激勵。事實上,大量優秀的上市公司都在主動參與到服務國家戰略的進程之中;而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繼續需要上市公司擔當先鋒隊員。

  儘管週邊環境不斷生變,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我國具有經濟底盤穩、産業鏈條全、市場潛力大、升級要求強的諸多優勢。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市場主體,要充分運用好我們這些優勢,穩定經濟增長,同時壯大自身力量。上市公司要發揮好“頭雁效應”。

  當然,也有一些公司面臨經營困難,有一些公司因不規範運作遭到市場和法律的懲罰,還有一些優秀公司因市場規則不完善尚未進入資本市場。這正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上市公司乃至整個資本市場品質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突出強調了各方對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責任,進一步明晰了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路線圖。

  他指出,作為市場主體,上市公司擔負著自我規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直接責任、第一責任。這就指明瞭上市公司作為“第一責任人”的定位。監管者是監督執法、制度推進的責任人,監管的重點在於公司治理,包含資訊披露和內部控制。保薦承銷、審計評估、法律服務等仲介機構是專業把關責任人,是市場的“看門人”。

  具體來説,上市公司必須謹記和堅持“四個敬畏”,即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投資者。大股東和董監高要堅持按市場規律辦事,守法合規經營,堅守和做精主業,真正尊重和回報投資者。

  監管機構要督促企業合規經營,建立起內控健全、治理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引導企業做優、做強、做持久;要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加大懲戒力度,增強監管震懾力。證監會還要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調。

  專業仲介機構要嚴格履行核查驗證、專業把關等法定職責,督促上市公司規範運作、真實披露。

  第三,明確了上市公司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的關係,做出了工作部署。

  我國股市已建立了近29年,發展過程中既有老問題,也有新問題。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需要增量與存量並重、入口與出口統籌、多市場板塊兼顧、新舊制度銜接,是一項系統性工程。

  證監會發出動員令

  上市公司提質行動計劃將開啟

  增量改革方面,要推動科創板平穩起步,真正落實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註冊制;統籌推進各上市板塊的改革;新股發行“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業,只唯優劣,切實做到好中選優”。存量改革方面,要完善並購重組、破産重整等機制,支援優質資産注入上市公司;要探索創新退市方式,實現多種形式的退市渠道。在增量存量交織的部分,要完善基礎制度,包括適度優化再融資、並購重組、減持、分拆上市等一系列制度。

  筆者認為,這些部署對資本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引領性。將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統籌起來,提高市場的包容性和韌性,關鍵是堅持開放大思路、緊扣實體經濟需要。在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上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採取更加優化、高效、積極進取的方案。

  此次講話動員,聚焦提高上市公司品質,也是證監會關於監管理念和思路的進一步闡釋。在2月27日記者會上,易會滿主席提出“四個敬畏”的理念,即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風險。此次講話中,他對上市公司如何堅持四個敬畏進行了細化闡釋,可謂一脈相承。

  同時,針對監管改革的現實需要,他提出“兩個統籌”,即統籌把握多元監管目標的內在統一,統籌好提高監管效率與監管品質的關係。他進一步闡釋了監管與服務、監管與發展的關係,強調“管少管精才能管好”,強調“有效監管”“精準監管”。這表明,監管部門更加注重監管的實際效果和長遠影響,把監管落腳點放在完善市場機制、優化市場環境、穩定市場預期上,努力以高品質、高水準的監管更好服務市場主體,服務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大局。

[責任編輯:劉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