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那些事兒】中醫的外國“朋友圈”越來越大! 澳記者用親身經歷為中醫打call

2019-05-10 13:12: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日報網電 “我平趴著,身體各大穴位插滿了數十根銀針,比我在西方扎過的針要密得多。”澳大利亞人尼克韋伯在體驗針灸的時候如是説。

  除了針灸,她還嘗試了艾灸。“我還用了兩個艾灸燈,會看到有煙霧繚繞,像點燃雪茄散開的煙霧那般,據説這樣可以溫通經絡。”

  至於她為什麼同時體驗了針灸和艾灸,這要從一週前説起。

  目前,韋伯生活在中國的西北部,是一名記者。一週前,她的失眠達到了頂峰,讓她感到十分痛苦。有人建議她,人在中國,如果要嘗試保持健康的方法,一定要試試針灸。她想著自己正身處已有數千年中藥治病歷史的國度,當然要試試看。既然針灸都試了,艾灸也不能錯過。

  不試不要緊,試過之後,她的失眠確實得到緩解。於是,她撰文為中醫打call。

  5月5日,韋伯在澳洲《雪梨先驅晨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發表題為《西方如何接納中醫》的文章稱,近些年來,在健康市場蓬勃發展、許多全科醫生探求用綜合療法治病的背景下,中醫在西方日漸受歡迎。她本人也全力支援中醫。

  韋伯還在文章中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19年推出了其第11版全球醫學綱要,首次納入了中醫傳統醫學的相關資訊。在她看來,WHO這一舉動史無前例。

  中醫是如何起效的?文章解釋稱,中醫和西醫的原理有所不同。西方醫學往往強調科學,而中醫往往以平衡、和諧、能量為基礎。中醫學中,陰陽互補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人們認為,若人體陰陽失調,人會生病。例如,飲食均衡需要調和涼性食物(陰)和熱性食物(陽)。

  有研究表明,陰陽互補的療法可以對患者的生活品質産生重大影響。也有越來越多的健康醫師開始意識到陰陽互補的好處,認為這樣的綜合療法在未來會更受歡迎。

  事實上,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中藥、針灸等中醫療法已經十分流行。比如,這些年東方紅圈拔火罐躺著火遍全球。很多外國政要、名流等也是中醫粉。

  巴西兩位前總統盧拉和迪爾瑪都對中醫評價很高,他們的私人中醫針灸保健醫生顧杭滬曾被多次邀請參加巴西國慶閱兵觀禮。而顧杭滬也確實不負所托,曾用中國傳統醫學的辦法治愈了盧拉的多年頑疾——肩周炎,同時也為不少的政府高官治好了病。

  現在已經退役的美國游泳名將“飛魚”菲爾普斯是火罐的頭號迷弟。訓練完了拔一拔,拍宣傳片也不忘加上拔罐鏡頭。

  因出演情景喜劇《老友記》而走紅的美國演員詹妮弗安妮斯頓,華麗晚裝的背後是明顯的拔罐痕跡。

  越來越多的外國"小夥伴"相信和使用中醫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走上了學習中醫之路。

  來自非洲馬利共和國的迪亞拉,是中國首位外籍中醫學博士,因而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迪博士”。1984年,迪亞拉從馬利醫學院畢業後,放棄了去歐洲留學的機會,來到了中國。從此,他在中國北京、廣州和成都等地讀書工作30多年。

  巴西留學生海金斯,曾經因胃病十分苦惱。他的武術老師用了一個療程的針灸治好了他。從此,海金斯迷上中醫。現在,他開辦了巴西中醫學院,希望在南美大陸傳播中醫文化。如今,這所中醫學院裏有著4000多平米的教學樓,還有全拉美最大的中醫圖書館。

  來自美國的中醫愛好者白居安,為了了解針灸中的特殊用語,下功夫啃像天書一樣的中國古文。學習了3年的針灸推拿後,他表示已經能精確地依照《黃帝內經》給病人進行針灸推拿了。學成歸國後,他在馬利蘭大學從事針灸研究和治療工作。還曾經通過針灸,幫助一名美國的腦癱兒慢慢恢復了語言能力,這讓當地民眾對中醫刮目相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