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一線視角:高原天路通向美好未來

2019-05-10 13:1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公路、鐵路、民航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多點突破,日新月異

  前不久,米拉山隧道正式雙向通車,使西藏拉薩到林芝的行車距離縮短至409.2公里,行車時間由原來的8小時縮短為4小時。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讓人們增強了獲得感。

  “以往兩地景點參觀和往返,至少安排兩天的行程,因為一半時間都在路上。現在時間省了,路況好了,遊客和司機都得實惠。”貢多是記者熟識的一位藏族朋友,多年來一直經營旅遊包車的生意,每個月都要往返幾趟拉薩和林芝。米拉山隧道通車,給他帶來更多生意。

  “米拉山隧道是截至目前已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長公路隧道。”中鐵二局米拉山隧道項目經理龔彬説,4年零4個月,共有2000余名人員參與了隧道建設,他們克服了高寒、缺氧、晝夜溫差大、施工和生活物資匱乏等困難,用堅守和奉獻,鋪就通往夢想之路。

  修築高原天路有多難?記者曾3次赴米拉山隧道施工現場採訪,茫茫的雪山道路崎嶇,幽深的洞隧只能步行進入。這裡地質條件複雜,冬季最低溫度達零下30攝氏度,而且隧道內每天的涌水量能達到幾萬立方米。山上本就極度缺氧,在隧道裏採訪不到兩小時,記者就感到頭暈目眩、渾身乏力,而掘進一線的施工人員幾乎人人嘴唇青紫。

  問起參建人員,幾乎每個人都會告訴你,支援他們在極端嚴苛條件下堅守的精神支柱,就是“兩路”精神。60多年前,川藏、青藏公路通車,這是在國家尚未擺脫“一窮二白”面貌的情況下,11萬築路軍民用鍬、鎬掘出的路,用生命和意志闖出的路,創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跡。總長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上,有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2014年8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60週年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並要求“新形勢下,要繼續弘揚‘兩路’精神,養好兩路,保障暢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終成為民族團結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從“世界屋脊”“生命禁區”,變為天高路闊、大美西藏,創造人間奇跡的,正是千百萬平凡而偉大的建設者和築夢人。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公路、鐵路、民航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多點突破,日新月異。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終結了西藏不通鐵路的歷史;2010年12月15日,嘎隆拉隧道貫通,結束了墨脫縣作為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縣的歷史;2011年7月17日,西藏曆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拉薩至貢嘎機場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014年8月16日,拉日鐵路通車……

  如今,拉貢、拉林等多條高等級公路相繼建成,青藏鐵路、拉日鐵路成為帶動沿線群眾致富的“金路”,西藏目前正在運營的拉薩貢嘎、昌都邦達等5個機場均屬高高原機場,佔世界高高原機場總數的12%。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打通一個又一個隧道,架起一座又一座橋梁,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建設者們的艱辛付出。攻堅克難、接續奮鬥,就能攜手創造西藏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為本報西藏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0日 0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