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報道又説中企從美國獲取技術,專家:技術轉讓係兩廂情願

2019-05-08 11:40: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美國國會授權成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當地時間6日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國公司正在使用包括投資、合資、網路間諜等方法從美國獲得技術和智慧財産權,且其中很多行動都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援。報告聲稱,中國企業獲得美國的關鍵技術可能會危及美國的技術創新和國家安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美企業間的技術轉移是兩廂情願的市場行為,中企不存在強迫行為,相反的,是美國一直在干預市場,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出口和轉讓部分技術。

  這份名為《中國企業如何推動從美國轉移技術》的報告6日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官網發佈。報告開篇就表示,中國公司使用各種方法從美國獲得有價值的技術和智慧財産權,並在很多情況下獲得中國政府的支援,其中一些策略是合法的,不過,也有一些強制或隱蔽的手段。報告稱,雖然中國企業不是唯一試圖獲得美國技術的外國公司,但由於得到中國政府的直接或間接支援,中國的案例有些“特殊”。

  報告列舉了6種中國企業獲得美國技術和智慧財産權的方式,包括直接投資、風險投資、合資、許可證審批、網路間諜和人才招聘。報告宣稱,中國政府指示中國企業投資收購美國企業和資産來獲取美國的尖端技術和智慧財産權,促進戰略性産業的技術轉移。中國公司還可通過風險投資來實現這一點。此外,在許多行業,外國公司只有跟中國企業組成合資公司才得以獲准在中國投資或運營,而中國公司往往會從它們的外國合資夥伴那裏轉移技術和智慧財産權。

  對於美方報告提到的內容,白明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各國在經貿交往中都是發揮比較優勢,取長補短,中美之間也是如此。美國企業的長項就是高科技,中國和其他國家在經貿交往中希望獲得美國的技術和智慧財産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白明説,中國企業通過投資、合資等方式獲得技術轉讓,是兩廂情願的市場行為,一些美國企業也希望通過技術轉讓獲得專利費,這其中不存在任何強迫。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報告還表示,中國政府通過實施政府項目來招收海外華人和戰略領域的專家、企業家來華任教和工作。白明對此評論稱,中美之間的人才流動是正常現象,中國企業希望聘用美國的高技術人才也是合乎情理的,美國不少高科技企業也在吸收大量中國的優秀人才。

  此外,上述報告還宣稱,中國駭客通過秘密的網路入侵獲得廣泛的具有商業價值的美國商業資訊,包括智慧財産權、商業秘密、技術數據、談判立場、敏感和專有的內部通信,再把這些資訊提供給選定的中國公司加以利用。

  6日,美國《紐約時報》也報道了中國的所謂駭客行為。報道援引美國網路安全公司賽門鐵克的分析文章稱,中國情報人員于2016年獲得美國國家安全局的駭客工具,加以改造後用來攻擊歐洲和亞洲的美方盟友與私營企業。

  對於美方關於駭客、商業間諜等老生常談的指責,白明認為,美方的此類言論並沒有證據支援,而現實是中國在智慧財産權保護領域的進步明顯。白明表示,必須承認中國企業過去有“山寨行為”,但現在中國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越來越健全,對於外國企業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也更加重視。

  《中國企業如何推動從美國轉移技術》在進行一系列分析後認為,美國目前通過外國投資者披露要求、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投資審查工作以及出口管制來保護美國的關鍵技術,但現行法規一直未能充分評估和應對來自中國的日益增加的技術轉移風險。監管缺陷加之情報和執法方面的限制,使得中國企業得以獲得美國的關鍵技術,而這些技術可能會危及美國的技術創新和國家安全。

  “美方報告的言論和美國自身利益相互矛盾,一方面部分美國企業希望通過技術轉讓和技術授權獲得專利費,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增加對美投資也是美方歡迎的”,白明表示,事實上,干預市場的一直是美國,它要求美國企業不向中國出口一些高科技産品和相關技術,這違背了WTO的相關規則,也是一種雙重標準。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