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無聲的綻放】新疆:穿越天山南北 有我一份力

2019-05-03 16:1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不凡的技藝成就不凡的人生,每一個為極致而奮鬥的勞動者都值得尊敬。在新疆哈密的天山深處,全長76.5公里的G575公路正在修建,它將連接天山南北的哈密市和巴裏坤縣,其中最關鍵的工程就是這條穿越東天山的特長隧道,它長達11.7公里,不僅是新疆在建的最長隧道,也是國內目前施工難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近東天山隧道的建設者們。

  東天山特長隧道的入口處位於天山北側的巴裏坤縣奎蘇鎮境內,天山將新疆哈密地區分成了山南和山北兩個區域,現在,兩地主要靠303省道互通。因為碰上下雪,我們的汽車走了三個多小時,才到達工地。

  林樹保所在的班組主要負責隧道開挖後的二次加固和定型,雖然幹這一行已經20多年,他也因此幾乎走遍了整個中國。但是眼下,解決洞內涌水成了林樹保壓力最大的事。

  東天山隧道上方的山體,覆蓋著茂密的雪嶺雲杉,發達的根系,像微型的水庫,涵養著土壤和水源,加上天山的冰雪融水,使得東天山裏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但這也恰恰給隧道的修建帶來了不斷的涌水。而一旦人工解決跟不上,就會影響整體施工進度。因此所有人都沒有固定休息時間,24小時隨時待命。

  來自山西的宋海龍,今年29歲,學習機械工程專業的他2011年大學畢業後,就成了一名建設工人,在這裡,他負責隧道裏的機械鑿岩工作。晚上十點半,正在休息的宋海龍和同事接到了進洞指令。在經過主管方同意並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決定跟隨他們一起進入隧道施工現場。

  這個三臂鑿岩臺車,是用來給隧道的山體作業面打孔,為安裝炸藥及爆破做準備的。由於洞內圍岩狀況較差,這段時間每天最多只能掘進3米左右,而如果不把控好開挖尺度,隨時會有塌方的危險。

  打完100多個孔,宋海龍已經在車上站了3個多小時,雙腿已經開始麻木。

  適應辛苦的工作和惡劣的環境是到這兒來的每個人必備的技能。收寄快遞需要來回坐四個多小時的大巴車去哈密市區,想找一個像樣的商店至少也要到30公里外的奎蘇鎮。

  董曉燕是工地上少數的女生之一,26歲的她負責採買物資等後勤工作。丈夫負責575國道公路部分的建設,兩人的工作點只相隔了20多分鐘的車程,但儘管這樣,他們卻曾有著三個月時間沒見上面,最近的一次見面也已是半個多月前的事兒。

  這天下午,來隧道入口附近辦事的李志剛,得知董曉燕在附近,特意趕過來看看她,而這次在路基上的短暫相聚只持續了不到十分鐘。

  在東天山山北的這段隧道施工段,一共有350多名工人,他們中大多是80、90後,平均年齡才30多歲,從開始建設到現在,已經在這裡堅守了970多個日夜。因為遠離家鄉,對家人的思念,變成了視頻通話裏的那個捨不得關掉的小窗口,變成了手機裏存起來的越來越多的相片,變成了那句到了嘴邊又被咽下的“我想回家”。

  575國道通車後,不僅能將哈密至巴裏坤縣的車程縮短至少40分鐘,還能將出疆的兩條大通道——京新高速和連霍高速連接起來,成為新疆東部地區一條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更會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部署中絲綢之路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