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包頭:升級發力稀土産業

2019-04-30 12:00: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推動高品質發展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在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的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90後農學博士張彤怎麼也想不到,她所學的蔬菜專業竟然和稀土結緣。用稀土燈照射番茄,光能被充分吸收,提高了番茄産量,縮短了生長期。這項技術有效解決大棚蔬菜光照不足,産量不高的難題。學陶瓷工藝的梁磊也迷上了稀土,陶瓷使用稀土釉後,有了抗菌功效,大腸桿菌等常見菌種很難在稀土陶瓷上生長,陶瓷器皿迎來新科技。

  在包頭這個老工業城市,科技創新正在改變“草原鋼城”的形象,稀土應用新技術不斷誕生著新業態,給包頭注入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前不久,在內蒙古烏蘭察布連片貧困地區,一輛包頭製造的國內首臺磁共振診療車穿行在鄉間小路,每天有18位農牧民在家門口接受磁共振診療。這臺車由包頭稀寶博為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與網際網路醫療診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研發。稀寶博為公司總經理銀建偉説:“我們的核心技術就是稀土永磁材料的輕量化。我們的産品體積小、重量輕、耐顛簸,還搭載了遠端急救監護系統,實現了對救護患者24小時的觀察監護和遠端指導,可廣泛運用於基層診療、應急保障、搶險救災等。”

  像稀寶博為這樣的新技術公司,在20平方公里的包頭稀土新材料産業區內,還有140戶。

  稀土被稱為“工業味精”,是新材料工業的“添加劑”。包頭稀土工業儲量4350萬噸,佔我國稀土儲量的83.7%,佔世界儲量的38.7%。過去包頭稀土以“挖土賣土”為主,開發應用不足。近年來,包頭作為國家稀土産業轉型升級試點城市,實施了近百項稀土産業轉型升級項目,帶動企業投資140億元。設立40億元的包頭市稀土産業轉型升級投資基金,累計支援企業30.26億元。

  2017年,包頭成立稀土新材料産業園區,全力推動稀土新材料産業規模化,加快發展稀土終端應用産業。在政策資金的引導下,稀土産業轉型發展效應逐步顯現,全市稀土企業從2015年的96戶增加到2018年的141戶。永磁、儲氫、拋光、催化等功能材料産業鏈不斷延伸,在航太航空、磁製冷、儲氫電池、節能環保等領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稀土應用産品,填補了粘接磁體、稀土顏料、稀土陶瓷等空白,稀土原材料就地轉化率由不足40%提高到現在的75%;稀土功能材料及應用産業佔全市稀土産業的比重由22.4%提高到51.1%,改變了稀土産業“挖土賣土”的粗放型發展模式。

  目前,包頭形成了從稀土開採、研發、生産到貿易較為完整的産業體系,具備42萬噸稀土精礦、4.5萬噸永磁、2萬噸拋光、0.7萬噸儲氫、3.5萬噸催化助劑和100萬噸稀土合金的産能,是全國最大的稀土原材料科研、生産基地和應用産品研發基地。稀土科研實力大幅度上升,已建成內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等10多家稀土應用研究機構,成立了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等6家院士工作站,稀土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約佔全國的30%以上。擁有稀土高新技術企業40余戶,佔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的1/4。稀土産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4%,居全市各行業之首。相關科研單位、企業參與起草國家、行業標準160項,佔國家、行業標準總數的60%以上。

  稀土應用,也讓傳統鋼鐵産業向特種化方向發展。在包鋼稀土鋼板材廠熱軋生産線上,正在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生産X80高鋼級管線鋼。近年來,包鋼發揮世界先進生産線優勢,在轉型升級上下功夫,特別是把“稀土鋼”作為主攻點,高端鋼材産品受到國際市場青睞,包鋼出口逆勢增長,鋼材出口貿易量92萬多噸,同比增長12.74%,增幅居全國首位,産品出口“一帶一路”沿線21個國家。

  在包頭這個300萬人口的城市,竟然有17個院士工作站。

  搭平臺、聚人才,是包頭轉型升級的“先鋒工程”。在包頭稀土高新區的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就建起了3個院士工作站。從2016年開始,包頭先後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張洪傑院士團隊合作共建了稀土硫化物與稀土光源院士工作站;與中國工程院顧國彪院士合作建立了稀土永磁電機院士工作站;與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李依依院士團隊建立了稀土特鋼院士工作站。中心還建起10多個創新工作室,通過實施“雛鷹計劃”,吸引了一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到創新工作室開展創新研究。

  包頭與“國字號”研發團隊“牽手”,大力扶持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先後與國內5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産學研合作關係。工業領域院士工作站達到17家、內蒙古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7戶,包頭稀土研究院“白雲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批准,實現了內蒙古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國內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一代稀土鋼研製成功並實現産業化、國內首臺重型汽車大功率AT變速箱樣機試製成功、世界最高場強0.7T永磁磁共振成像儀研製成功、國內首次利用3.6萬噸垂直擠壓機製備出大飛機發動機用關鍵材料、國內最大的稀土新材料中試基地建成並投入使用、國內首個稀土奈米拋光液實驗室及中試線投入使用、國內第一台實用型室溫磁製冷樣機試製成功……

  一項項的科技成果,催生出一個個新業態,為包頭的明天不斷注入新動能。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30日 05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