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落實對外開放,為什麼強調“一諾千金”

2019-04-28 15:27:00
來源:“陶然筆記”微信公眾號
字號

 

  沒動筆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之前也提到過。

  越是談到這個時候,能夠了解和收集到的可信內容越少。

  車轱轆話來回説,是浪費大家的時間。這一點上,咱不能學太平洋那邊的做法。

  一年多都過來了,別著急。再等等,急也沒用。

  言歸正傳,今天寫這篇,是因為這兩天正在開的那個會。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6日早上的開幕式上作了主旨演講。

  演講中強調,下一步,中國將採取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加強制度性、結構性安排,促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為此,還提出了五項舉措。

  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

  更大力度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國際合作;

  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

  更加有效實施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政策貫徹落實

  這裡專門談談舉措中的第五條,內容如下:

  第五,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政策貫徹落實。中國人歷來講求“一諾千金”。我們高度重視履行同各國達成的多邊和雙邊經貿協議,加強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建立有約束的國際協議履約執行機制,按照擴大開放的需要修改完善法律法規,在行政許可、市場監管等方面規範各級政府行為,清理廢除妨礙公平競爭、扭曲市場的不合理規定、補貼和做法,公平對待所有企業和經營者,完善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對外開放,在我們國家的政策宣示中經常提到,算是老內容。

  但是26日的這種表述方式,卻是個新提法。

  “一諾千金”四個字,尤其引人注目,乃至於浮想聯翩。

  簡單説上兩句。

  首先,“一諾千金”是個形象的説法,説承諾,其實強調的是落實。

  強調落實,是因為“擴大開放”這件事,本來就是中國綜合自身發展情況作出的決定。

  這個提法由來已久,並不是最近兩年才出現的。

  早在六年前,就有過關於擴大開放的頂層設計。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決定》的第七部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貿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等方面做出頂層設計。

  其中還專門強調,“以開放促改革”。

  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也專門對開放作出闡述。

  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開放之路。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對一個國家而言,開放如同破繭成蝶,雖會經歷一時陣痛,但將換來新生。“一帶一路”建設要以開放為導向,解決經濟增長和平衡問題。

  2017年10月,《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以專門篇幅對“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進行論述。

  “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凡是在我國境內註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當下關於開放的許多論述,都能在這份報告中找到源頭。

  至於2018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更是作出了非常明確的宣示和闡述。

  這麼簡單梳理,大家就很清楚了:開放,是個一以貫之的政策。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

  堅持了40年的事情,好不好,對不對,大家都看得見。

  即便以外界的眼光來看,在開放的問題上,中國也一直做得不錯。

  以入世為例,WTO前總幹事拉米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稱,中國履行WTO承諾可以得“A+”的分數。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也表示,中國“基本上履行了世貿組織的所有的規則和裁決”。

  “一諾千金”,既表明會説到做到,也是對落實這件事的再次強調。

  其次,強調落實開放政策,關鍵不是怎麼去看,而是怎麼去辦,做出來是個什麼結果。

  一提到開放,有人就會覺得是在外部壓力下做出的。

  這個問題,我們其實在以前的文章裏討論過。

  在發展中我們遇到的最難問題,不是怎麼對付外面,而是如何面對自己。

  實事求是地説,關於擴大開放,外部的訴求與我們既有方針確實存在可以對接的地方。

  於是,問題也就出來了。

  堅持開放,國內勢必有人説,你看,妥協了,讓步了。國外呢,肯定也會拿這個來當作勝利的藉口。

  反正吧,現在咱們不管做啥,有人都説是他們的勝利。聽聽就行了,當不得真。

  要是猶豫了,怕別人説三道四,覺得不能開放。那麼好吧,這也正好落口實,你封閉,你用政策保護國內市場。

  裏外不是人。

  這種局面,恰如那個抬驢的笑話。

  父子倆,一頭驢,坐也好,牽也好,抬也好,橫豎都有人不滿意,要指指點點。

  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説,對一件事好壞的判斷,是有實際利益考量的。

  腦子清醒的人,遇到複雜的局面,往往會認真地去面對自己,想清楚自己的堅持在哪,最大利益在哪。

  政策取捨衡量,也是在“利益”二字上做文章。

  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為未來的發展爭取時間空間,盡最大努力堅持既有的發展節奏,而不被外部干擾。

  在當前局面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高品質發展,就是最大利益。

  堅持自己的發展節奏不被干擾,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這個最大利益之下,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

  至於説對外開放政策落實得好不好,“一諾”能否價值“千金”,是有標準的。

  就像26日上午開會時説的,要看三個“有利於”。

  有利於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有利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發展。

  想不明白的時候,拿這個標準去卡一卡,量一量,思路會清晰很多。

  對我們有利的,不用人説,我們也會去幹。

  對我們不利的,説破大天,也不要想著我們讓步。

  此外,開放政策的落實是對世界的承諾,同樣也是對國內的承諾。

  現在提到“清理廢除妨礙公平競爭、扭曲市場的不合理規定、補貼和做法”,提到“公平對待所有企業和經營者”,提到“完善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是針對外國投資者,外國商人制定的政策。

  這種想法沒錯,但並不全面。

  一個公平的市場,一個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應該是對所有主體而言的。

  公平開放的市場,同樣要確保中國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這是“一諾千金”的另一層意思。

  畢竟,開放的是市場,保護的是公平,但市場競爭終究是有贏有輸的。

  公平條件下,如果有一些競爭失敗者,還想拿“不開放”説事的話。

  這口黑鍋,我們是不會背的。

  (本文原題為《落實對外開放 為什麼強調“一諾千金”》)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