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譜寫合作與發展新篇章

2019-04-27 22:22:00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題為《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這是今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一帶一路”建設推向高品質發展的契機,更是國際合作與發展務實推進的新篇章。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一個涵蓋經濟、文化、生態、科技、社會發展的全球性系統工程,是各參與方通過互聯互通實現互利共贏攜手發展的合作平臺,更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舉措。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6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成果豐碩、平臺多樣、朋友圈不斷壯大,呈現出內外聯動、務實合作、強大合力的發展圖景。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內外聯動。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強調添動力、增活力、聚紅利。“一帶一路”建設要沿著高品質發展方向不斷前進,遵循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引入各方普遍支援和接受的規則標準,聚焦重點、深耕細作。習近平主席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帶一路”建設堅持綠色理念,把綠色作為底色,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闢了新天地。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務實合作。互聯互通正取代傳統的地緣政治原則,基礎設施的發展成為各國關注的優先事項。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基石,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正面外溢效應將擴散到商品、資金、技術和人員的互聯互通,相關行為體可以沿著新建設的路線開展新業務,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提高各國的經濟發展水準。提升合作水準和擴大合作範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平衡、可持續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互聯互通構架為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地區合作、多邊合作搭建了平臺,不僅有助於資源的流轉和合理配置,而且有助於加強社會、經濟和地域凝聚力,解決發展不均衡、分配不公平的問題。

  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匯聚強大合力。中國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一方面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另一方面,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與此同時,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目前,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以及東盟、非盟、歐盟等一體化組織通過發展合作規劃、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對接,最大限度地提供國際和區域公共産品,實現協同效應,惠及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企業、社會力量以及人民。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進國際經濟合作、深化對外開放的路徑。共建“一帶一路”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絲路精神為指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為了實現“一帶一路”倡議高品質發展,深化務實發展,中國將採取一列重大、具體舉措,包括: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更大力度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國際合作、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更加有效實施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絲路精神與具體舉措的有效結合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方向與路徑。

  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內外聯動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改善經濟、政治和安全現實提供動力,釋放發展合力,為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中國舉措,為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提供中國方案,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智慧,共同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編輯:張膠】相關文章新聞娛樂教育青秀H5經濟旅遊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