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帶一路”為國際經濟合作開闢更大空間

2019-04-26 13:28: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在北京拉開帷幕。近40位外方領導人、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數千名各界代表相約北京,共商“一帶一路”建設大計。作為“一帶一路”框架下最高規格的國際合作平臺,高峰論壇將助力各方利用這一平臺凝聚更多合作共識,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高品質發展。

  連接歷史與未來,溝通中國和世界。當前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倡議也已從紙面變為實際合作行動,從起步階段向全面務實合作推進,牽連起了亞太、歐洲、非洲等多個經濟圈。

  “一帶一路”被譽為“幾十年來由一個國家發起的最廣泛、最全面的國際性經濟合作倡議”,也已經成為了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歡迎‘一帶一路’等經濟合作倡議建設”,2016年底,第71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就曾寫入這一倡議並獲得了193個會員國的一致贊同。2017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更是通過第2344號決議,特別呼籲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目前,中國已與4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了雙邊産能與投資合作機制;與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20多個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今年一季度,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8%。“一帶一路”不斷推進,為全球經濟走出危機陰霾、實現強勁復蘇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新動能。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的實幹精神是推石上山的重要動力。“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呈持續增長態勢。諸如中老鐵路進展順利、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功舉辦、絲路基金完成增資1000億元人民幣等等,也都見證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貢獻”。

  打好“聯動牌”,繪好“工筆畫”。當前,“一帶一路”正從謀篇佈局的“大寫意”階段轉向精耕細作的“工筆畫”階段。昨天在北京拉開帷幕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規格更高、規模更大、活動更豐富,出席的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人數也明顯超過了首屆論壇,共有來自15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各界代表與會,無疑有助於進一步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共商、共建、共用,織密“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從主動開放市場、參與規則制定到深度融入世界,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相信在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一定會取得積極成果,為國際經濟合作開闢更大空間,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新型國際關係作出新的重要貢獻。

  (未來網特約評論員 彪曉紅 長安大學黨委副書記,陜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