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帶一路”:走出一條高品質發展的光明大道

2019-04-25 19:29: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從大漠深處的駝鈴,到呼嘯前行的中歐班列,滄桑歲月,一脈相承,“一帶一路”建設之路正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主題是: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各方將圍繞“推進互聯互通,挖掘增長新動力”“加強政策對接,打造更緊密夥伴關係”以及“推動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落實聯合國2030年議程”等議題展開討論。貫穿其中的主線就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高品質發展。

  2018年8月,習近平主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週年座談會上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品質發展轉變,這是下一階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對此表示,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和包容增長的現實需要,是中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的自然延伸。 

  把“一帶一路”建設成高品質發展的大通道,這是中國面向世界提出的“立己達人,兼善天下”的重要理念,體現了“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也符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普遍願望,樹立起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以此為引領,開啟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行穩致遠的新階段。 

  從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至今,共建“一帶一路”實現了一次轉換,即從總體佈局到精細化施工的階段。如果説首屆論壇主要推動各方對合作理念、路線達成共識,主要是在規劃和設想層面,那麼第二屆論壇就是要制定更加具體的舉措,制定詳實的路線圖,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實現高品質發展。

  當前,在完成總體佈局、繪就一幅洋洋灑灑“大寫意”的基礎上,推動“一帶一路”向高品質發展轉變、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已然成為未來工作的重點。 

  “一帶一路”建設契合沿線國家的民生需求。合作的基礎是理念認同和利益契合。“一帶一路”建設正與沿線國家的民生需求相對接。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堅持以民生為導向的國際合作,致力於打造更多惠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給各國民眾帶去了實實在在的福祉,讓普通民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夯實民心相通的根基。 

  “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提升投資項目的品質與效果。從非洲腹地到北極圈,重大項目貫通“一帶一路”。2018年1月,喜馬拉雅山南麓,中尼跨境網際網路光纜歷經3年半施工後正式開通,尼泊爾通過中國的線路接入網際網路,搭起了“數字絲路”。中歐班列“長安號”實現了從最初每年開行不足100列到現在1000多列的跨越式增長,扭轉了開行之初的“滿車去、空車回”的局面,進出口貨物基本實現平衡。 

  “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構建有效的運作機制和公平公正的治理體系。中國堅定支援多邊主義,採取雙邊、跨國和多邊相輔相成的合作方式,為實力存在差異的國家提供了平等的發展機會。要加強國際産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第三方市場合作模式將中國的優勢産能、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發展中國家廣大的發展需求有效對接,達到多贏效果。

  “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屬於世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已成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産品。經過近6年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變成行動、從願景變成現實,成果超出預期。目前,已有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投資超過800億美元。中國同沿線國家共建的82個境外合作園區為當地創造近30萬個就業崗位,給各國帶去了滿滿的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建設在延伸在拓寬,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高品質發展正成為共識,成為一致行動。沿著“一帶一路”的光明大道,我們就一定能達到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蔡恩澤)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