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環球網評:共商“一帶一路”大計,造福沿線國家人民

2019-04-25 19:29: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燕山腳下、雁棲湖邊,喜迎八方賓客。

  今天,世界矚目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正式拉開帷幕。來自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位外賓齊聚北京,共商“一帶一路”大計。論壇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

  時光荏苒,難以忘懷。鏡頭拉回到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倡議。同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共建“一帶一路”符合世界共同發展趨勢,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理念,自提出以來便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援,並不斷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

  加強政策對接,攜手創造未來。“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近6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已經與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哈薩克“光明之路”等實現政策對接。目前,也已經有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積極支援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關合作理念和主張還被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重要國際機製成果文件。

  破解經濟全球化困境,促進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借助“一帶一路”平臺,中國的優勢産能、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發展中國家巨大的需求能夠有效對接,進而實現“1+1+1>3”的多贏效果。數據顯示,2013—2018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已經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一帶一路”既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新動力,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促進民生改善,增強當地人民“獲得感”。近6年來,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了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300億美元,成為了當地經濟增長、産業集聚的重要平臺,帶動東道國就業近30萬人。“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了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對接,深化了務實合作,特別是一些重大項目相繼落地,有力地促進了東道國民生改善,推動著當地人民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未來。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一帶一路”是歷史傳承與現實需求、未來願景的有機結合,被譽為“幾十年來由一個國家發起的最廣泛、最全面的國際性經濟合作倡議”。近6年來,“一帶一路”的建設規劃和項目落地不斷推進也足以表明: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領頭雁,中國的發展會為世界經濟復蘇創造更多機遇。

  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現各國戰略對接、優勢互補,共同應對世界經濟當前面臨的挑戰,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同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相比,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規格更高、規模更大、活動更豐富,相信成果也將更加豐碩。深入交換意見,共商合作大計,推動共建向高品質發展轉變,“一帶一路”將更多地造福沿線國家人民。(寰平)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