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陸海新通道 西部新風景

2019-04-18 11:1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向東?從重慶走長江水道到上海,1700多公里,做外貿商機可不等人。物流不暢,如何擴大開放?

  向南!借港出海,尋找新通道,一條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應運而生。

  4月10日上午10時20分,重慶團結村鐵路中心站,一列滿載25個集裝箱大櫃的專列鳴笛出發。

  王渝培舉起手機,鏡頭裏,車頭正面紅底黃字的標牌格外清晰: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出口印度專列。

  “2天到廣西欽州港,20天內印度客戶收貨。”專列運的全是汽車零配件,貨值超800萬元。承運方是中新南向通道(重慶)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王渝培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這趟去印度的‘定制化’專列是首開。”

  不向東繞,向南就近出境,鐵海聯運比江海聯運至少省兩周。

  “以前我們每週200多個箱子走江海聯運,去年以來一半改走鐵海聯運。過幾天,還有一批出口非洲的摩托車配件也這麼走。” 在場的太平船務(中國)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經理林翔説。

  團結村鐵路堆場,花花綠綠的集裝箱如積木般排列,搭出了陸海新通道繁忙的新風景。“集裝箱顏色多,説明與我們合作的海船公司多啊。”王渝培笑道。

  陸海新通道新在哪?除了路徑新,物流組織形式也新。鐵海聯運、跨境公路運輸、國際鐵路聯運,三種都實現了常態化開行。多式聯運互為補充,大大方便企業優化組合。

  “新款,價格也合理。”大學生小徐在重慶商場買了雙德國品牌運動鞋。可他不知道,這與陸海新通道有關。這批運動鞋,原材料是德國的,由東南亞生産。通過陸海新通道,從廣西報關後走公路,2天就到重慶,進保稅倉。一部分在國內銷售,一部分由中歐班列(重慶)15天運到德國,比海運節省近一個月。

  “打通這條西部最便捷的出海物流大通道,得益於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介紹説,“重慶正在全力建設新通道,這需要多主體共同參與,貨源、關檢、鐵路、金融、機制都要有支撐。”

  青睞新通道的西部地區和企業越來越多。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雲南、寧夏,8個西部省區市今年起攜手,共商共建共用陸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覆蓋全球六大洲71個國家和地區的166個港口。

  甘肅的馬鈴薯賣到了越南,青海的PVC産品運到泰國,貴州的鋁礬土銷往美國……陸海新通道形成“一帶一路”經中國西部地區的完整環線,也帶動了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步伐。

  百姓們也明顯受益。夏天未到,重慶江津區市民已感受到“熱帶”的氣息:越南火龍果、泰國龍眼、海鮮現身超市,物美價廉。

  “到今年3月底,我們從泰國進口龍眼750海櫃。如果沒有新通道,哪敢一下吃進這麼大量的貨。”重慶金果源集團總經理艾中華感嘆,“走新通道一個集裝箱到重慶運費能降6000元,水果價格也一降再降,在西南地區非常搶手。”

  從“通”到“暢”,從一條線到一張網,陸海新通道正日益清晰地鋪展在西部大地上。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7日 01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