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商共建共用 “一帶一路”惠及全球

2019-04-16 13:17:00
來源:南方網
字號

  泰國前副總理、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素拉傑長期關注中國發展。日前,他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在過去近6年時間裏,“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很多成功。除了拉動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一帶一路”建設還産生溢出效應,不同規模的企業以及個人都將從“一帶一路”建設中獲益。(4月15日央視網)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近六年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建設成果豐碩,正在朝著和平、繁榮、開放、綠色、創新、文明的目標不斷邁出堅實步伐。從“五通”到“六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一帶一路”倡議逐步走深走實。截至目前,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相關合作文件,簽署範圍自亞歐大陸拓展至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南太平洋地區。

  政策溝通不斷深化。政策溝通是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各領域務實合作的前提與保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頂層設計與政策支援。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把自己的發展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相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已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機製成果文件,成為推動地區和平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平臺。數字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空中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在邁向合作共贏的道路上,一條條紐帶多元聯動,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開闢更加光明的前景。

  資金融通不斷擴大。融資瓶頸是實現互聯互通的突出挑戰,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2018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三次擴容,新納入9個成員,成員總數達到93個,遍佈世界各大洲。全球17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五大洲3600多家企業參展,境內外採購商超過40萬人,短短6天,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精彩呈現。

  設施聯通不斷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優先合作領域。亞吉鐵路開通運營、馬爾地夫中馬友誼大橋竣工、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突破14000列,為中歐市場雙向開放打通了動脈。雅萬高鐵、匈塞鐵路、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項目建設紮實推進,瓜達爾港等重點港口項目進展順利,國際産能合作穩步推進……設施聯通的不斷加強,將沿線各方連接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貿易暢通不斷提升。貿易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貿易暢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在全球貿易持續低迷的背景下,2013至2017年,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增幅為4.88%。截至2018年4月,中國與“一帶一路”5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稅收協定。統計顯示,“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已與40多個國家建立了雙邊産能與投資合作的機制,與10多個國家,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開展了第三方市場合作。

  民心相通不斷促進。“民心相通”不僅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基礎。“民心相通”在於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歷史文化的交集和共識,正在成為“民心相通”的重要支點。近年來,中國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每年提供10000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和29個國家實現公民免簽和落地簽,與61個國家建立1023對友好城市,佔到中國對外友好城市總數的40.18%。

  共用中國機遇,共創美好未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秉承古絲綢之路精神,中國倡導的共建“一帶一路”既是歷史潮流的延續,更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沿線各國面向未來的正確選擇。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最新研究表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合作可推動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至少提高0.1個百分點。放眼現實,傳承古絲綢之路精神,實施近6年的“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從基礎設施到經貿往來,從金融互通到人文交流,千年絲路煥發蓬勃生機,彰顯中國擔當和世界情懷。展望未來,從“大寫意”轉為“工筆畫”,“一帶一路”建設將更加走深走實。在打造改革開放新格局的同時,中國將與全世界攜手,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闊步向前。(南方網李建)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