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落實責任將安全生産“警鐘”敲得更響

2019-04-10 14:47:00
來源:南方網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安全生産關乎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只有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不斷強化責任落實、築牢制度堤壩、織密防護網路,才能防患于未然、守護好生命安全。(4月9日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出臺,推動了安全底線越來越高,責任體系越來越密,法治手段越來越硬。但2019年僅過去3個月,全國已發生多起較大事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産造成嚴重損失,血的教訓再次為安全生産工作敲響了警鐘。安全生産是安全與生産的統一,兩者的關係中,安全必須排在第一位。要在生産前預先分析危險源,預測和評價危險因素,掌握危險出現的規律和變化,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才能將危險和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安全無小事”,防微杜漸是關鍵。“寧可百日緊,不可一日松”,安全生産工作關係千家萬戶,責任重於泰山,各地必須認真汲取近期重大事故的沉痛教訓,切實提高安全生産工作的政治站位,時刻繃緊安全生産這根弦。要堅決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僥倖心理,按照“寧可跨前一步形成重疊,不可退後一步形成縫隙”的原則嚴防死守,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整改,切實落實安全生産責任,方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隱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處理”,唯有加強安全責任意識,始終重視安全工作,落實主體責任嚴把安全關,才能抓好日常隱患排查,防患于未然。

  安全不是面子功夫,而是要落到實處。各地各部門都必須強化底線思維、紅線意識,時刻堅持“命”字在心、“嚴”字當頭、“實”字落地,堅決扛起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要深入搜尋本地區安全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構建“黨政同責、部門負責、單位主責、社會協同”的工作格局,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態勢;要加強安全管理機制建設,完善日常考核檢查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加強部門間協調聯動,切實提高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要堅持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規範應急預案、開展實戰演練、強化基礎建設,促進安全應急處置規範化、科學化、專業化。

  是否重視安全生産,是否遵守安全生産規則,關鍵在於是否有安全意識、是否確立了安全生産觀念。安全生産不能形式主義,不能存在思想重視不夠、基礎工作薄弱、隱患排查虛空、工作履責失缺、追責問責不力等假作為作風,必須實實在在把安全記在心上,才能將安全生産“警鐘”敲得更響。(南方網劉厚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