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親歷者講述西藏發展中的“祖國力量”

2019-04-03 10:49: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拉薩4月2日電題:親歷者講述西藏發展中的“祖國力量”

   新華社記者王學濤、春拉

   迎著茫茫春雪,王荃荃從拉薩市曲水縣拉林鐵路基地來到山南市貢嘎縣施工現場,仔細檢查完各項工作後,拍攝下了工人們鋪架的瞬間。

   這樣的檢查,他兩三天重復一次。王荃荃是中鐵十一局拉林鐵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他的團隊主要負責鋪軌工作。

   拉林鐵路是西藏第一條電氣化鐵路,起自拉薩市,止于林芝市,運營長度超過435公里,是川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44歲的王荃荃是西藏鐵路的建設者和見證者。早在15年前,他就參與修建了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佔全線85%左右,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大部分地區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50%至60%。

   當時29歲的王荃荃主動請纓,投身於青藏鐵路建設項目,成長為中鐵十一局集團三公司青藏鐵路鋪架項目部第四任黨委書記。“青藏鐵路更有挑戰和意義,這個工程太偉大了。”王荃荃説。

   雖然他曾因高原反應兩次被送往醫院,但艱苦的環境並沒有阻礙他帶領團隊創造一個個奇跡。他們不僅用汽車將用於施工運輸的火車“背”上了西藏,還創造了日鋪軌8.1公里的高原鋪軌紀錄。

   提及往事,王荃荃眼中含淚。當年無論是千余名工人的人身安全,還是工程安全,都讓他感到沉甸甸的責任。“‘天路’修通時,壓力一下子釋放,我當場就哭了。”

   2018年5月,王荃荃再次進藏,挑起了拉林鐵路鋪軌工程的重擔。他説:“川藏鐵路修完後就圓滿了。”

   目前,西藏已基本形成以公路、鐵路、航空為主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截至2018年底,全區所有縣通公路;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2014年建成拉薩到日喀則鐵路;現在西藏已有通航機場5個,開通國內國際航線92條。

   交通的日新月異只是西藏民主改革後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60年輝煌成就離不開中央政府的關懷、全國人民的援助以及西藏各族人民的勤勞奮鬥。

   以中央對西藏的財政支援為例,1980年至2018年中央向西藏的財政補助累計達12377.3億元,佔西藏地方財政總支出的91%。

   在教育崗位默默奉獻了28年的藏語教師普珍,同樣也見證了西藏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

   她所在的拉薩市第一小學,創建於解放初期。60餘年,學校由幾間簡易平房,發展為佔地2萬餘平方米的樓房;辦學規模由初期的400余名學生發展到2499名學生;教職工由當初的40人發展到今天的168人。

   “最初是手寫教案,現在有了電子課件;以前學校開7門課,一個老師教好幾門,現在開10余門課,每門課程都有專職老師。”普珍説。

   內地西藏班和教育援藏,不僅為西藏培養了大批人才,也提升了自治區的教育教學水準。普珍教過的3批畢業生已學成歸來。她説,孩子們到內地讀書,不僅增長知識,還開闊了視野,返回家鄉後,在各行各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7年拉薩市第一小學迎來6名北京援藏教師。援藏教師寒假時邀請拉薩市第一小學的教師們到北京參觀學習;暑假時,又把北京的優秀教師請到拉薩開講座、交流經驗,加強了學校與內地的交流合作。

   作為西藏現代教育的先行者,20餘年來拉薩市第一小學一直堅持藏、漢、英三語教學。“藏、漢語是必學課,而英語能為孩子們打開另一扇窗。”普珍説,她常跟學生講只有多學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才能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在舊西藏,接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是貴族子弟,佔總人口95%的農奴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目前,西藏已全面落實15年義務教育免費“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政策。截至2018年,西藏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0.52%。

   對於那些路不通、沒學上的深度貧困地區,政府則採取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幫助百姓挪窮窩、拔窮根。目前,西藏貧困人口已降至15萬人,有望儘快全部脫貧。

   30歲的多吉玖美,原是昌都市貢覺縣雄松鄉夏亞村人。2018年11月,當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多吉玖美一家5口搬到了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四季吉祥村。他們住在政府免費提供的兩層藏式民居裏,妻子找了一份保潔工作,每月掙3600元,兩個孩子也在家門口上了幼兒園。

   “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黨給的,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多吉玖美説,搬到新村後,政府還給他家分了6畝地,讓他心裏非常踏實。目前,他正在辦理蓋房、種樹的資質,希望將來帶領搬遷戶們共同致富。(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