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重發這篇文章意味著什麼?

2019-04-02 15:54: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2019年第7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這是習近平在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講話的一部分。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十九大,再到今天我們迎來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時間已經過去6年有餘。6年後,這篇文章在中共中央機關刊上重新發表,背後有何深意?且聽筆記君慢慢道來。

  讓我們先看看這篇文章的主題,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底是個啥?

  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曆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一切是如何發生的?2014年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這段歷史:“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舊的制度推翻了,中國向何處去?中國人苦苦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後,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但接下來的路怎麼走,還得靠自己。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也就面對著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的全新課題。建設的探索過程卓越而艱辛,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經歷過嚴重曲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黨吸取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實行改革開放,鮮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因此,要真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就需要站在正確的歷史時空坐標中。這其中有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的持續探索,也有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0多年的實踐,有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更有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只有在這樣的歷史視野中,才能明白我們黨在什麼樣的背景下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文章中作出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申明。如何得出這個結論,他主要談到了四個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

  中國現在搞的不是“資本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搞的就是社會主義;中國從未放棄過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時俱進的是中國的實際和時代的特徵;中國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只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路。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

  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重要歷史時期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作出了最有説服力的分析闡釋。他不僅用“兩個如果沒有”、“兩者不可割裂”、“兩個不能否定”精闢論述了“兩個歷史時期”血脈相連,更用蘇聯解體和蘇共垮臺的教訓深刻剖析了割裂歷史而嚴重後果。

  ——“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

  清醒認識我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條件。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我們過去取得的實踐和理論成果,能夠幫助我們更好面對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但不能成為我們驕傲自滿的理由,更不能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包袱。要自信、要客觀、要發展、要創新。

  ——“我們黨始終堅持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共産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

  共産主義遙遠嗎?共産主義虛無嗎?産生這樣的疑惑時,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用錯了分析問題的方法。只有理論上清醒了,政治上才能堅定。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能否”作為衡量一名共産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共産主義遠大理想的客觀標準,既具體,又接地氣。

  覺得針對這四個問題的闡釋不過癮?趕緊去看看原文的精彩內容。(原文連結)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2013年初,剛當選為總書記的習近平選擇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用心良苦。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講話中,堅定申明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闢分析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理論和實踐問題,對黨記憶體在的一些深層次思想困惑,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對國際社會存在的一些歪曲謬讀,正本清源,條分縷析,進行了透徹回答,廓清了重大政治和思想理論是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太重要的根本性的問題,必須要首先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西柏坡將赴京建立新中國比喻成“進京趕考”,體現了黨在巨大的勝利面前仍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憂患的意識及強烈的自信。歷史不會簡單地重復,但往往有驚人的相似。1949與2019,同樣是在新的征程上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新時代面對新形勢,在這個節點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具有重要的時代寓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總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保持初心和完成使命之間,必須有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這條路必須是中國人民自己選的,是適合中國發展的,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這條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如何繼續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我們這一代人要有充分的自信,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擔當。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去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華章!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