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關注基層減負:為“下”減負還需對“上”用藥

2019-03-31 18:0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近日,“減負”成了基層幹部朋友圈中爭相討論的“高頻詞”。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如一場及時雨,讓飽受文山會海、迎評迎檢之苦的基層幹部充滿期待。

  好政策要落實好,“對症下藥”是關鍵。基層減負,貴在源頭治理,為“下”減負還需對“上”用藥。

  要對上級部門的“疲軟症”用藥,減掉那些“甩鍋子”“擺架子”卻“沒肩膀”的領導幹部。有的領導幹部缺乏擔當意識和本領,把下級當“隨從”使喚,芝麻大點事都要求基層統數據、寫材料、作彙報,“開口要閉口到”讓基層苦不堪言。為基層減負,剎住這股“往下甩責”等歪風,必須提升考核評價工作的科學性,用實績而非材料厚薄來評判幹部能力,以百姓口碑而非紙面上的分數來評價幹部優劣,讓那些真正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的幹部擔任要職,使真抓實幹、實事求是蔚然成風。

  要對上級部門的“話癆症”用藥,減掉那些只能“見長度”“見重復”卻“沒實質”的會議講話。堅持不開那些不解決問題的會、不發不解決問題的文件,讓更多的基層幹部把時間從開會中騰出來,用在走“百家門”、知“百家情”上;讓更多的基層幹部把心力從寫材料上騰出來,用到為大局發展想方案、出點子上;讓基層幹部從求大、求全、求特的工作思維中解放出來,落到具體思路、具體舉措、具體節點、具體責任人上。通過文風會風的改善,提升工作部署推進的效率。

  要對上面的“官僚症”用藥,減掉那些為了“找感覺”“找事做”卻“沒內容”的檢查督導。“抓進度”不是“抓材料”,“搞督查”不是“搞轟炸”。上級部門要加強檢查督導的總量控制和計劃管理,可以通過月報、網站、公眾號了解的工作就不要安排督導,可以借助電話、郵件等通訊工具掌握情況的事項就不強行索要報告臺賬,既發揮好督導檢查在推動落實上的重要作用,又使基層幹部能夠把精力用到為人民服務的“刀刃”上。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後人。”在落實中央為基層幹部減負的決策部署上,各級機關和領導幹部要瞄準“病灶”,勇於向自己“開刀”,切實做到真減負、減真負。

[責任編輯: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