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

2019-03-29 15:0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孫存良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並高度概括了“九個必須堅持”的寶貴經驗。這“九個必須堅持”既是我們黨珍貴的歷史經驗,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極為重要的指導原則,對於我們在新時代推動改革開放行穩致遠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1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經驗是人們對實踐中成功做法的總結提煉,實踐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經驗的高度和厚度。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積累了豐厚的經驗。“九個必須堅持”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集中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智慧結晶,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深化的表現。

  “九個必須堅持”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高速增長期持續的時間和增長速度都超過了經濟起飛時期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中國奇跡”。我國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九個必須堅持”。這“九個必須堅持”,既確保了社會發展戰略的穩定性,又確保了社會發展主體的創造性;既確保了社會發展方向的正確性,又確保了社會發展規劃的連續性;既確保了社會發展動力的強勁性,又確保了社會發展條件的和諧性,深刻揭示了“中國奇跡”之謎,是理解“中國震撼”的鑰匙。

  “九個必須堅持”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最新成果。善於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只有科學總結實踐,並上升為理論經驗,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好、發展好。社會主義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也是在總結經驗中不斷前進的。馬克思曾指出:理論的方案需要經過實際經驗的大量積累才臻于完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以高度的理論自覺不斷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經驗。1998年江澤民同志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週年大會上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十一個方面的歷史經驗。2008年胡錦濤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週年大會上全面闡述了黨的十七大概括總結的改革開放“十個結合”的歷史經驗。這些歷史經驗,對於推進我國改革開放、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實踐沒有止境,理論總結不能止步。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拓展、昇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把最新認識成果總結好、概括好、提煉好。“九個必須堅持”,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豐富拓展了我們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九個必須堅持”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靈活運用的生動體現。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長期指導思想,但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開放的學説,只有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發揮指導作用。我們黨向來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就在於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九個必須堅持”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同領域、不同方面的具體展開和豐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分析中國實踐的重要成果。

   2

  “九個必須堅持”的寶貴經驗,是內涵豐富、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貫穿著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要求,體現著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包含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

  從根本立場來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作為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改革開放始終堅持和貫徹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具有堅實群眾基礎的深層次根源。

  從理論觀點來看,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這些重要理論觀點內含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指導思想、道路選擇、根本保障、興國之要、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是對黨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展開和豐富,既有優良傳統的繼承,又有新鮮經驗的總結。

  從思維方法來看,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繫及發展規律,是人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武器。正是因為我們黨在領導和推進改革開放過程中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像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內在規律,從而確保了改革開放進程有序推進。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保障。只有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才能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3

  “九個必須堅持”的寶貴經驗,既是對過去改革開放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對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導。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就要把“九個必須堅持”的寶貴經驗貫徹好、落實好。

  在把握歷史潮流中貫徹落實。在當今世界,變革創新是不可阻逆的時代潮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改革開放給我們提供了一條重要啟示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九個必須堅持”是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發展。貫徹落實“九個必須堅持”,絕不是把它作為不變的教條,更不能囫圇吞棗、一知半解,而是要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初心,堅持改革開放的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不斷提高改革開放的品質和水準,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

  在解決現實矛盾中貫徹落實。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産生,制度總是需要不斷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貫徹落實“九個必須堅持”,就要同解決我國現實矛盾結合起來,聚焦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將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

  在實現人民利益中貫徹落實。不斷實現人民利益,是“九個必須堅持”的重要內容和價值取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貫徹落實“九個必須堅持”,要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和殷切期待,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大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