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陶濤:産業發展需要持續對外開放與國內競爭

2019-03-28 16:07:00
來源:中國理論網
字號

  

  陶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隨著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手機品牌快速崛起,中國手機産業正行進在世界前列。然而,去年爆發的“中興事件”凸顯了中國在晶片這一智慧手機核心技術領域仍然落後的客觀現實。在擔憂電子産業前景之餘,人們也未免産生這樣的疑問:中國智慧手機産業何以在核心技術落後的情況下成為全球領先?筆者認為,手機産業技術進步固然是必要的外部條件,對外開放和國內市場競爭則是促進産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

  首先,産業技術進步帶來生産組織方式變革,有利於降低手機行業技術壁壘,是中國手機産業發展的必要外部條件。按照行動通訊技術,手機産業可以粗略劃分為1G、2G、2.5G、3G、4G等階段。在2.5G之前的手機屬於功能手機,核心技術是基帶晶片,早期只有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實力雄厚的大型通信公司擁有。1990年代,這些手機巨頭依靠技術上的壟斷優勢行銷全球。它們擁有較全的産業鏈,實行涵蓋研發、設計、生産、行銷等環節在內的垂直一體化生産組織方式。這一階段,主要表現為行業壁壘高,新企業難以進入。但在1990年代中期,伴隨ICT技術創新熱潮,德州儀器、亞德諾半導體、朗訊科技、飛利浦等半導體企業設計出了通用的基帶晶片。本世紀初,臺灣聯發科技公司又開發出了可整合更多功能的基帶晶片組。高整合的通用基帶晶片削弱了摩托羅拉、諾基亞等手機巨頭的壟斷優勢,降低了行業技術壁壘。隨著原始設計製造商(ODM)和獨立設計公司(IDH)大量出現,手機行業壁壘不斷降低。沒有核心技術的新企業通過購買技術平臺,將設計外包給IDH公司、生産外包給ODM公司就能製造手機。中國眾多的“山寨手機”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逐漸進入手機市場,並涌現出波導、夏新、TCL等品牌商。2005年之後,由於手機作業系統(iOS系統和安卓系統)的技術革新,手機進入智慧手機時代。基帶晶片和作業系統這兩大智慧手機核心技術完全由技術平臺商提供,手機設計和生産完全轉向模組化。傳統手機龍頭企業徹底喪失了原先核心技術優勢,行業由此進入品牌競爭時代。技術、産業鏈、供應鏈管理、品牌經營都成為手機行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完全通過外購或外包做品牌並不能促進整個産業發展,是對外開放市場、參與國際分工培育起來的産業鏈為中國手機行業抓住技術進步這個外部機遇提供了可能性。這種産業鏈的培育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電子産品的加工貿易中積累了産能和技能;第二階段是在蘋果手機的價值鏈中培育了創新能力。1990年底,中國電子行業實行對外開放,鼓勵外商直接投資和加工貿易。大批跨國電子企業在中國加工組裝,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等跨國巨頭也進入中國市場,與本土企業建立合資企業,進行手機組裝。這一階段中國企業只進行簡單加工,但是在此過程中也擴大了産能、積累了經驗。這些探索嘗試為早期中國“山寨”手機企業的“夾縫生存”提供了産業鏈,也為之後中國成為蘋果手機生産基地積累了産能和技能。蘋果手機是智慧手機行業翹楚,是當今唯一一家兼有基帶晶片和作業系統的手機品牌,其設計理念超前、技術水準領先。作為蘋果手機的供應商或代工廠,必須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或者擁有全球領先設計、加工和生産能力。2010年代以來,蘋果手機的生産越來越集中于中國,包括最終組裝和蘋果手機供應商的零部件生産。根據蘋果公司發佈的2018年數據,蘋果公司眾多供應商的748家工廠中有347家設在中國,佔比高達46.4%。蘋果手機年年迭代升級,蘋果價值鏈中的中國企業也要相應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較為齊備的手機産業鏈和技術領先的供應商。這為國産品牌手機的崛起提供了産業鏈基礎。   

  最後,大而細分的競爭性市場使手機産業得以快速發展壯大。手機快速發展的階段正值我國國民收入迅速提高的時期。一方面,由於人口基數大,手機用戶快速增長形成了巨大的市場規模。另一方面,由於東西部、城鄉間收入水準差異大,手機市場細分度也比較高。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企業初進中國時,中國市場方興未艾,業績增速快,所以它們的産品主要面向高端消費群體。細分的市場為國産品牌發展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由於技術上可獲取,電子企業紛紛進軍手機行業,利用早期積累的産能和技術優勢,以及優於外資品牌的熟悉消費者習慣、靈活反應等優勢,進行差異化産品的開發與行銷。經過幾輪創新與淘汰,一些企業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繼波導、夏新、TCL等之後,有天宇、金立、聯想等品牌,之後有華為、小米、OPPO、VIVO等,逐步形成外資品牌主打高端兼顧中低端市場、本土品牌主打低端並極力向高端市場上溯的市場競爭格局。

  綜上所述,技術進步使手機的設計與生産由傳統縱向一體化轉向了基於模組分工的水準生産方式,降低了行業壁壘,使沒有核心技術優勢的企業也可以進入行業參與競爭;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使中國電子企業積累了産能、提高了技能,構建起較為完備的産業鏈;大而競爭的市場催生了幾代品牌商,帶動了供應商的創新和成長。正是這些因素,使得中國手機産業在沒有核心技術的條件下,憑藉産業鏈優勢、規模優勢、品牌優勢走到了世界前列。這其中,開放和競爭成為兩個必要條件。開放令中國手機産業享受技術進步的紅利;讓企業加入全球分工,獲得技術擴散的好處,實現了企業和産業升級;正是開放,中國企業置身於全球開放競爭體系,在與高手過招中快速成長。競爭,毋庸置疑激勵了技術創新、産品創新、行銷創新。産業技術進步,起初對中國而言是外部條件,但是隨著華為、小米等品牌商和一批手機供應商快速崛起,中國企業創新創造已經成為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智慧手機正處在4G向5G轉型的過渡期,新的通信技術變革將推動技術平臺和産品創新進一步演進,甚至推動整個價值鏈重新洗牌。持續對外開放,參與全球分工,同時優化國內競爭環境,推動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是手機産業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條件。

  作者簡介:陶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係副主任。研究領域:國際貿易、全球價值鏈。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