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政策“紅包”助力高品質發展

2019-03-17 10:5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創意港】

  作者:陳晨

  “報告提出要發展壯大旅遊産業,我們旅遊行業的從業者對今後的發展有了更多信心”“報告明確提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可以預見,非遺傳承發展將迎來春天”“報告指出要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這意味著我們今後能選擇更多更優質的文化産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文化及旅遊等內容的表述,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同其他各行各業的從業者一樣,文化産業領域的從業者不僅看到了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這種期待和信心,不僅源於政府工作報告指明的發展方向,更源於報告中一系列與文化産業發展休戚相關的政策“紅包”。

  譬如“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眾多文化企業在減少納稅負擔後勢必增強發展後勁,可以將更多資金專注內容生産,無疑將激發文化企業的創作活力和生産動力。

  譬如“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受文化企業自身“輕資産、重創意、規模小”等方面的限制,“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現象在文化産業領域表現得較為突出,許多文化企業長期受到資金緊張等問題的困擾。我國此前已出臺許多政策來破解文化企業融資難題,相信隨著“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政策的落實,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會得到進一步緩解。

  譬如“全面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健全智慧財産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版權,是文化産業發展的基礎性資源,文化企業大都是輕資産型企業,核心資産是品牌、版權等無形資産。在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影視産業的發展進程中,盜版的困擾始終揮之不去。近年來,我國對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愈發重視,而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全面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勢必將進一步鼓勵原創內容創作,促進文化産業更健康有序發展。

  譬如“壯大數字經濟”“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網際網路+’”“讓用戶切實感受到網速更快更穩定”。這幾年,故宮博物院推出《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唱會直播越來越普及……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4K等技術已經為文化産業創造了層出不窮的新玩法。可以想見,未來,高速的資訊通路、新型的智慧終端都將促進數字化生産要素與産品的高效流通,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觸發文化産業尤其是數字文化産業的業態創新與生態蛻變。

  當然,政策“紅包”遠不止這些。不管是“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産業發展”還是“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不管是“繁榮文藝創作,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檔案等事業”還是“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改革發展,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都能讓人們看到文化産業發展的多重利好,也表明瞭文化産業巨大的體量和發展空間。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全年總票房突破600億元;國內旅遊人數達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這些只是我國文化産業蓬勃發展的縮影。按照2020年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的目標,我國文化産業還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如今,當龐大的市場擺在眼前,當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當政策的紅利開始釋放,文化産業的從業者也要以實際行動來回應這些政策“紅包”,把握機遇、趁勢而上、深耕細作、專注內容,對觀眾、消費者和市場心存敬畏,對文化資源進行更好的闡釋和表達,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産品和服務供給,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17日 05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