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克強:以包容審慎的原則對待新業態、新模式

2019-03-15 13:16:00
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字號

  3月1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採訪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總理您好。您一直在強調要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發展共用經濟,但是去年發生了一連串的負面事件。您對此怎麼看?下一步政府對規範發展共用經濟有什麼新的舉措?謝謝。

  李克強:

  “網際網路+”、共用經濟,也可以説是平臺經濟。它作為新事物,和任何新事物一樣,在發展中總會有利有弊。但是總的看,它帶動了就業,方便了群眾,而且推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像電商、快遞、移動支付等,大家都有感受,眾人做事,集眾智集眾力,眾人共用。

  對於這種新業態、新模式,不能簡單任性,要麼不管,要麼管死。所以我們這幾年一直採用的是包容審慎的原則。包容就是對新的事物,我們已知遠遠小于未知,要允許它發展,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所謂審慎監管,就是要劃出安全的底線,也不允許打著“網際網路+”、共用經濟的招牌搞招搖撞騙。要給創業者提供一個能夠成長的空間,給企業一個發展新動能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公平的準入、公正的監管。新事物在市場力量推動過程中,它本身要靠市場,要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政府也要進行公平公正監管。愉快和煩惱總是在成長當中相伴隨,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其實,網際網路經濟、共用經濟、平臺經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電商、快遞對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可以進一步起到搞活流通的作用。在工業領域,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可以把那些閒置的資源帶動起來,而且促進技術創新。在社會領域,用武之地就更大了,像“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養老助幼”、“+教育”,可以聯動許多方面,尤其是讓偏遠地區、農村的群眾、家庭、孩子通過網際網路能夠享受優質的學校、醫院,優秀的教師、醫生資源,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方面的例子就很多了,我看過不少“網際網路+醫療診斷”、“+教育”的實例,這本身也在釋放著市場的活力和社會的創造力。謝謝。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