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9-03-14 12:4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名家看兩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援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擴大國際創新合作。全面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健全智慧財産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促進發明創造和轉化運用。這些內容令人印象深刻。我們的體會是,新時代是核心技術的競爭時代,自主創新才能擁有全球資源。

  以港珠澳大橋建設為例,這是一個開放與合作的項目。在日本、荷蘭、美國、德國、法國、丹麥等國家,都有我們多年的合作夥伴。開放讓我們彼此更理解,合作讓我們認識了很多好朋友。但多年的實踐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當我們不掌握核心技術時,即便是朋友也會來卡我們,世界資源的大門對我們就是關閉的。

  一開始建設外海沉管隧道,我們是從零起步。掌握沉管隧道先進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荷蘭和日本,而中國沉管隧道建設的歷史僅有20多年,而且規模都非常小。2007年,我們到韓國考察,提出想到現場去看看,但對方沒讓我們靠近,實際上就是對我們封鎖技術。回國後,我們又找了一家世界上最好的沉管安裝公司合作,對方提出要1.5億歐元的諮詢費。考慮到工程的巨大風險,我們多次與對方商談,提出了3億元人民幣的框架合作意向。結果對方回答:只能給你們唱一首祈禱歌。

  最終,中交集團決定,哪怕花兩億元自主創新,也要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工程問題,同時掌握核心技術。於是,我們走上了外海沉管安裝技術的自主創新之路,並探索出了“中國主導、企業主體、全球化資源、産學研一體”的創新模式,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實現偉大夢想的道路上,不會鋪滿鮮花,必定是溝溝坎坎、艱難險阻。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偉大夢想就要走一條追趕和超越的道路,不創新就會輸在起跑線。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挑戰和應對挑戰的條件此消彼長,只要我們有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機遇一定會大於挑戰。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自古華山一條路”,在實現偉大夢想的道路上,強者相遇勇者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所有這一切的實現,都要靠一個“幹”字。新時期、新任務、新征程,中國的交通事業任重道遠,我們要“重整行裝再出發,繼續攀登新高峰”。

  (作者:林鳴,係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

  人物素描:郭紅松繪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14日 06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